韩国经济支柱三星,为何在 AI 浪潮中陷入泥沼?

在全球科技产业的激烈角逐中,三星,这个长期屹立于行业巅峰的韩国巨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曾几何时,三星凭借在半导体、电子消费产品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不仅成为韩国经济的中流砥柱,更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然而,当下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却让三星陷入了困境,其在 AI 时代的掉队态势愈发明显,这不仅关乎三星自身的命运,更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韩国整个国家经济的走向。

作为韩国经济的巨擘,三星的业务版图极其庞大,渗透到韩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出生时所在的三星医院,到求学的三星学校,居住的三星公寓,工作的三星企业,再到日常使用的三星电子产品,三星宛如一个无所不在的 “平行宇宙”。在韩国 KOSPI 指数中,三星占据着最大权重,每年贡献约韩国总出口额的五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电子业务一直是三星的核心与根基,而 DRAM 更是其中的 “现金奶牛”。DRAM 如同各类电子设备中的 “杯子”,决定着数据存储与读取的容量和速度,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都离不开它。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利润的半数至七成皆源于此。

但 AI 技术的异军突起,彻底打破了原有的行业格局。2013 年,SK 海力士与 AMD 合作研发的 “高带宽内存”(HBM),起初虽只是面向游戏行业的小众产品,却在 2022 年底 ChatGPT 横空出世后,成为 AI 领域的 “香饽饽”。AI 模型对数据吞吐的海量需求以及超高速度要求,使得 HBM 成为 AI 加速器(如英伟达 GPU)的核心组件。遗憾的是,三星当年并未在 HBM 上全力投入,而是继续专注于大众化 DRAM 市场。反观 SK 海力士,十年前的这一布局如今收获了巨大成功,成功拿下英伟达 HBM 的主要订单。这一局面直接导致 2024 年 SK 海力士在 DRAM 市场份额历史性地超越三星,终结了三星长达 30 年的霸主地位,美光也在奋力追赶。面对这一惨痛失利,三星副董事长亲自出面道歉,芯片部门高层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为了挽回局面,三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重新打入英伟达供应链,却因 HBM 未通过英伟达严苛测试标准而被拒之门外;全力追赶研发下一代 HBM4,虽称定制款已获行业关注,但从签单到盈利仍需时日;扩大代工业务,却又遭遇台积电这一强劲对手,台积电占据全球约 2/3 市场份额,而三星最新季度仅占 8%,难以吸引苹果、AMD、英伟达等大客户。尽管 2024 年 7 月三星与特斯拉签下 165 亿美元合同,为其生产下一代 AI 半导体,给市场注入了一丝信心,但三星仍需在内存领域对抗 SK 海力士、在逻辑芯片领域抗衡台积电,这无疑是两场艰难的持久战。

三星在 AI 时代的掉队,给全球科技巨头敲响了警钟。英特尔也曾是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如今却在行业竞争中被远远甩在身后。三星虽尚未陷入如此绝境,但必须在 AI 驱动的新格局中迅速扭转局势,否则不仅将失去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会动摇韩国经济的根基。这场战斗,对于三星而言,已然是背水一战,不容有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