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小凸起别乱抠!小心“抠”出永久性脱发,很多人中招》​​

“多年以后,面对头顶那块寸草不生的头皮,小李准会想起考研前刷高数题时,手指插入发间摸到小颗粒,肆意抠挖的那个下午。”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无意识、能带来短暂爽感的抠头小习惯,竟可能成为破坏头皮健康的“隐形杀手”,轻则让头皮发痒发红,重则导致局部永久性脱发,让人年纪轻轻就面临“秃飞猛进”的危机。

抠头:夺宝奇兵式的“危险游戏”​
抠头,被形容为一种“没来由的原始冲动”,很多人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初阶选手往往是工作学习超 5 秒,手指就不自觉伸入发缝,对小颗粒、鳞屑和痂皮展开地毯式搜索、抚摸、挖抠,然后像个“黄金矿工”一样,将“大宝贝”从发根剥落,还得偷看一眼,用指甲盖狠狠按扁。进阶版则是在看书、讲电话、做 PPT 时,指腹一沾头皮,直接跳过搜索路径,精准抵达“矿区”,一组抠—撕—扯三件套打得行云流水,桌面留下好几张薄脆大片半透明。而到了头手合一、物我两忘的第三层,抠头信徒每晚入睡前都要抚摸着头皮固定敏感地带,边抠还边闻,指甲刮蹭的“沙沙”声成了最好的白噪音。

为何爱抠头?“爽”感背后的成瘾机制
很多人觉得抠头病态、血腥又不卫生,但当事人却难以控制。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爽!抠头时,头皮所受的刺激会以每秒约几十米的速度传递给大脑。大脑中的痛感中心和愉悦中心紧密相连,共同加工处理皮肤所受的刺激。头皮被手指划过,会激活大脑中与奖励愉悦相关的多巴胺系统,同时刺激脑垂体分泌催产素,触发积极情绪,给人带来类似于鸦片的爽感和成瘾性。一些实验中,受试的大鼠为了被人挠头,甚至会追着人的手跑,还高兴地发出“咯咯”笑。而且,抠头常与负面情绪捆绑,青少年临近升学、成年人考试加班赶 ddl 时,压力越大,抠头越狠,在这个过程中能提升情绪、产生成就感、抚慰焦虑,就像猫应激时会疯狂舔毛一样,抠头成了个体面对威胁时的应激反应。

抠头的危害:从毛囊炎到永久性脱发
最初摸到的可能只是痘痘或小颗粒,也许是脂溢性皮炎局部的毛囊炎表现,一般伴有红斑、鳞屑、瘙痒、头发油腻等症状,医学上认为跟马拉色菌繁殖有关,发病率约为 2% – 5%。但如果对抠头上瘾,越抠越高频且用力,把头皮抠破、抠烂、抠出血,轻症就可能演变成大问题。增生的疤痕里,成纤维细胞会替换原本的毛囊组织,头发就长不出来了,形成“瘢痕性脱发”。而且,抠头时扯痂很容易导致断发,毛囊被破坏,新长出来的头发又细又软,好几根挤在一个毛囊里,很难长长,严重时毛囊可能彻底消失,最后只能通过植发来解决。

正确应对:及时治疗,避免恶化
当发现头皮出现小凸起等问题时,最好在轻微毛囊炎阶段就及时制止。先去医院测头皮,判断具体是什么菌感染,不同感染类型解决方案不同。一般会根据医生建议,配合使用二硫化硒等洗发用品、涂碘伏或夫西地酸软膏、卤米松等;对于断发、头发一直长不长的情况,还可以配合使用米诺地尔。总之,别让一时的爽感毁了头皮健康,改掉抠头的坏习惯,从根源上守护我们的秀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