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该吃点啥肉补补?” 入秋后,随着天气转凉、胃口好转,不少人开始琢磨起秋日饮食。提到滋补肉类,很多人会先想到羊肉、牛肉,却忽略了 “秋高鸭肥” 的鸭肉 —— 这看似普通的食材,不仅肉质肥美鲜嫩,更是中医眼中 “应时而养” 的秋季佳品,还被营养学专家点赞为 “秋季理想蛋白质来源”。为何鸭肉能成为 “入秋第一肉”?背后藏着多重健康密码。

从中医角度看,鸭肉的 “凉润” 特质完美契合秋季养生需求。入秋后,天气从湿热转为凉燥,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等 “秋燥” 症状,同时经过夏季消耗,需要滋补却又忌燥热食材。而鸭肉性凉,味甘咸,入肺、胃、肾经,既能滋阴补虚、补充津液,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又不会像羊肉、牛肉等温热肉类那样引发上火,堪称秋季 “润燥滋补神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魏帼指出,这种 “凉补” 特性,让鸭肉成为秋季为数不多能兼顾滋补与防上火的肉类。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鸭肉的优势更是一目了然。首先,它富含优质蛋白质,含量约为 16~25 克 / 100 克,能为身体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力提供充足原料;其次,脂肪含量适中 —— 高于鸡肉但低于猪肉,且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更高,比猪肉更健康,既能为秋季新陈代谢加快的身体提供能量,又不易造成脂肪堆积;再者,鸭肉的微量元素储备十分丰富,不仅含有较多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E,还富含钾、锌、铜等,能降低秋季感冒、呼吸道疾病的发病风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鸭肉的铁含量是鸡肉的 4 倍以上,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孕妇等铁需求大的人群来说,是理想的补铁食材。此外,鸭肉中的含氮浸出物含量高,这也是它味道鲜美的关键原因。
不过专家也提醒,鸭头、鸭掌、鸭脖等部位骨头多、营养价值稍低,且常被加工成重口味零食,容易出现油盐超标问题,建议适量食用,优先选择鸭胸、鸭腿等肉质部位。
要想让鸭肉的滋补效果最大化,选对搭配食材很重要。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王少康推荐,鸭肉最适合炖煮煲汤,与土豆、冬瓜、酸菜搭配堪称 “黄金组合”。土豆富含谷氨酸盐,能与鸭肉中的氨基酸相互作用,让汤品更鲜美,且土豆的碳水化合物与鸭肉的蛋白质互补,两者均富含钾元素,有助排钠、缓解高血压;冬瓜能清肺热、去油解腻,与鸭肉搭配制成冬瓜老鸭汤,清爽不油腻,适合控制体重和高血压人群;酸菜经发酵产生的乳酸、醋酸能开胃助消化,还能提升鸭肉汤的鲜味,膳食纤维也能调节肠道菌群,适合秋季胃口不佳的人。
下面为大家推荐两道经典鸭肉菜品,在家就能轻松制作。第一道是鸭肉萝卜汤:将鸭肉切块,搭配萝卜、山药、莲子、生姜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3 小时,加盐调味即可。萝卜能增强润燥效果,山药健脾养胃,莲子养心安神,整体温和滋补,适合全家食用。第二道是鸭肉焖板栗:鸭肉焯水后与板栗同煮,加入葱、姜、蒜、辣椒和调好的酱汁焖煮至栗子熟透。板栗性温,能平衡鸭肉的凉性,还能补肾强筋,香甜软糯的口感也让鸭肉风味更丰富。
需要注意的是,鸭肉性凉,脾胃虚寒、容易腹泻、消化不良的人群不宜多吃。入秋吃对鸭肉,既能滋补身体、缓解秋燥,又能为过冬储备能量,不妨趁着 “秋高鸭肥” 的时节,给家人安排上一顿美味又营养的鸭肉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