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补贴办酒:争议背后是提振消费的新尝试】
近日,浙江绍兴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餐饮消费上对在酒店举办宴席,桌数5桌及以上且消费满10000元的消费者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00元。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舆论热议。有人调侃这是“政府花钱请大家喝酒”,有人质疑这是“变相给富人发钱”,还有人担忧财政资金会被浪费。在多地强调“禁酒令”、高端酒店经营遇冷的背景下,绍兴的这一举措显得格外“扎眼”。

然而,绍兴此举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着自身的政策考量和底气。餐饮业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商务部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市场规模吸纳就业超过20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更是数千万。其中,酒店宴席对餐饮业的带动效应尤为显著。一场规模较大的婚宴,不仅能带动酒店生意火爆,还能拉动烟酒、摄影、出行等多个消费环节,甚至能带动周边十几个小生意。因此,重视宴席对于提振消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绍兴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消费潜力也为这一政策提供了支撑。2024年,绍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79元,超过杭州和宁波,位列浙江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8.1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在浙江省位居第二。2025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同比增长6.2%,高于5.9%的收入增速,这表明绍兴居民消费意愿不断增强。绍兴拿出1.78亿元新增资金,用于覆盖餐饮、文旅、商超、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的促消费政策,是针对本地居民消费特点进行的布局,并非短期象征性“撒钱”。
实际上,《2025年绍兴市提振消费政策》共15条,宴席补贴只是其中的一环。在文体娱乐方面,办演唱会、音乐会等有分档奖励,景区演出也有补助,新兴业态还能获得补贴;在社会民生方面,发放“结婚有礼”等专项消费券,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带动景区和住宿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上,投入760万元专项资金,为大学生提供消费补贴。绍兴在提振消费市场的政策覆盖面极广。
与一些地方严格限制宴席不同,绍兴能把政策落到群众身边的刚需场景,体现了其政策的“接地气”。在当下国内内需不足的大环境下,消费是经济的重要引擎。绍兴这种面对现实、重视民生的态度值得肯定。虽然政府补贴不是提振经济的“万能药”,这种做法是否符合经济规律也尚无定论,绍兴的做法也未必适合其他城市,但我们应该看到其背后的逻辑和积极意义。
与其纠结政府补贴办酒是否体面、是否浪费,不如以更宽容的态度看待这些务实政策。我们不能一边抱怨民众不敢消费,一边又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的促消费政策嗤之以鼻。绍兴的“补贴办酒”政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提振消费的思路,其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但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