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高端选品和独特商品吸引中产阶级的山姆会员店,如今却陷入了 “大路货” 越来越多的争议漩涡。这一变化如同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走进山姆会员店,不少消费者惊讶地发现,货架上盼盼、徐福记、卫龙等大众品牌的身影日益增多,而那些曾经让人心动的独家爆款商品却逐渐消失。据媒体统计,近几年,山姆下架了约 200 款独家爆品,同时,进口商品的占比也从五年前的 60% 降至 30% 左右。曾经的 “中产俱乐部”,似乎正慢慢失去它的独特魅力。
山姆的这一转变,与近年来其在中国市场的高速扩张密不可分。2019 年,Costco 的强势入驻,让山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中国人均 GDP 的提升,也为仓储式会员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山姆开始了快速扩张的步伐,门店数量从 2019 年的 28 家,短短 5 年内翻了一倍,会员数量也从 300 万增长到了 900 万。
然而,高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山姆需要更多的商品供应和更快的库存周转。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供应商难以跟上节奏,而那些规模大、生产能力强的大众品牌则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山姆也在不断调整供应链,国产商品的比例因此逐渐上升。此外,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也让山姆不得不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进一步推动了供应链的本土化。
除了扩张带来的压力,山姆在品控和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挑战。有报道称,进入扩张期后,山姆供应商审核周期从 90 天压缩到 45 天,冷库抽检频次减半。这使得一些商品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部分供应商甚至因为价格压力而降低了产品品质。此外,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山姆在人才储备和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门店总经理年轻化、员工流动性大等,这也可能会对商品的选品和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山姆的这些变化,消费者的反应不一。一些消费者认为,“大路货” 的增加使得山姆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会员费也变得不那么值了。而另一些消费者则表示,国产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也不错,只要价格合理,选择 “大路货” 也未尝不可。但无论如何,山姆都需要认真对待消费者的反馈,否则可能会面临会员流失的风险。
山姆会员店 “大路货” 越来越多的现象,是其在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集中体现。在未来,山姆需要在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和特色,加强品控和管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否则,它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陷入 “泯然众人矣” 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