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座舱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斑马智行,这家由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联手打造的互联网汽车企业,近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独立上市。然而,就在这一备受瞩目的时刻,斑马网络前CFO夏莲突然开炮,质疑公司业务发展,炮轰上市为“圈钱”,还点名批评部分高管价值观,为斑马智行的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发展受阻:市场份额下滑与经营压力
斑马智行成立于2015年,背靠阿里与上汽两大巨头,初期发展顺利。2016年,上汽荣威RX5成为首款接入斑马智行互联网SUV,迅速成为爆款。但好景不长,由于深度绑定上汽,让其他车企担忧核心技术被把控,加上数据安全等因素,斑马智行在上汽以外的客户扩展艰难。与此同时,百度、华为、腾讯等迅速抢占市场,斑马智行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99%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0.94%,整车厂商也开始倾向于自己研发软件,斑马智行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二、财务困境:亏损持续与现金流紧张
招股书显示,2022 – 2024年,斑马智行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年度亏损却分别高达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毛利率逐年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毛利下滑,亏损扩大至15.82亿元,过去三年多累计亏损达41.83亿元。研发投入巨大,2022 – 2024年研发费用合计超32亿,近乎同期营收的四倍,2025年Q1“其他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达18.4亿。截至2025年6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31.61亿元,总权益仅剩47.43亿元,现金流紧张,上市融资成为“补血”关键。
三、客户与供应商集中:独立发展的掣肘
斑马智行虽背靠阿里和上汽,但也面临着客户与供应商高度集中的风险。上汽是其最大客户,2022 – 2025年第一季度贡献收入占比高;阿里巴巴是主要上游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大。2022 – 2024年及2025年Q1,前五大客户总收入占比高。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与供应商关系,让斑马智行缺乏足够议价能力,且整车厂商会刻意避开技术伙伴背后有竞争对手的企业,以防核心技术被把控和数据安全等问题,这也促使斑马智行分拆上市以“去阿里、上汽标签”。
四、前CFO炮轰:引发市场担忧
斑马智行递表港交所第三天,前CFO夏莲在朋友圈发文,直言不看好公司业务发展,认为“座舱技术没有技术门槛,车厂都可以自己干”,炮轰上市圈钱,还公开质疑某些高管人品与行径。此前斑马智行就曾出现高管离职潮,此次前CFO的言论无疑引发市场对斑马智行经营情况的担忧,而斑马网络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总结:
斑马智行在智能座舱领域起步较早,背靠阿里和上汽两大巨头,却因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市场竞争等问题,发展逐渐受阻,陷入财务困境。此次分拆上市本是其寻求突破的关键一步,但前CFO的炮轰让市场对其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充满疑虑。斑马智行若想在上市后获得市场认可,实现独立发展,需要解决客户与供应商集中问题,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实际行动回应市场担忧,证明自身的投资价值。否则,其上市之路可能充满坎坷,未来发展也将面临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