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8 月 M1-M2 剪刀差骤降至四年最低,资金活水缘何奔涌?

在经济数据的浩瀚海洋中,一组数字正悄然掀起波澜。9 月 12 日,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8 月末 M1-M2 剪刀差收窄至 – 2.8%,创下自 2021 年 6 月以来的最低值。这一变化看似细微,却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经济的池塘中激起层层涟漪,预示着资金流向正发生深刻转变,更多资金正从沉睡的定期领域,涌入充满活力的活期存款世界。

2025 年 8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 331.98 万亿元,同比增长 8.8%,较上年同期高出 2.5 个百分点,稳稳维持在较高增速区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也不甘示弱,攀升至 433.66 万亿元,同比增长 8.8%,较去年同期提升 0.7 个百分点。1-8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更是达到 26.56 万亿元,同比多增 4.66 万亿元,为实体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而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 6%,较上月加快 0.4 个百分点,正是这一增速的上扬,强势推动 M1-M2 剪刀差持续收窄。

市场权威专家指出,M1-M2 剪刀差的大幅收窄,直观反映出资金活性显著增强。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意味着企业与个人手中可随时动用的资金增多,这将极大地促进消费与投资,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M1 增速的加快,表明企业经营活跃度提升,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企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 某资深经济学家分析道。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紧密携手,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力度加大,为社融增速提供了坚实支撑。前八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高达 10.27 万亿元,同比多增 4.63 万亿元。部分企业也在行业景气度回升的浪潮中受益,制造业贷款储备及投放表现亮眼。东部省份某银行分行客户经理透露,该行今年 1-8 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高达 53%,较 2024 年全年大幅提升 33 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企业融资需求的显著增长。

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 35.20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 14.87 万亿元,同比增长 8.6%,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测,随着个人消费贷、服务业经营贷财政贴息政策的落地见效,相关领域的信贷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不过,零售贷款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仍依赖于就业、收入等长周期变量的实质性改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居民端的消费与购房热情。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宏观政策思路已明确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下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财政政策也将持续发力,助力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同时,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的呼声也愈发高涨,加强社会保障、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优化税收制度等举措,不仅有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在短期内也能发挥宏观调控与促消费的积极作用。

8 月 M1-M2 剪刀差收窄至四年最低,只是经济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片段。但它所传递出的信号,值得市场各方高度关注。未来,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这股资金活水能否真正激活经济的一池春水,我们拭目以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