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业绩“原地踏步”:老字号陷增收不增利困境,突围之路在何方?》​​

有着35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作为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企业,本应凭借其深厚的品牌底蕴和知名产品,在市场上稳健前行。然而,近日公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却显示,同仁堂正陷入业绩“原地踏步”的尴尬境地。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仅同比增长0.06%,净利润同比下降7.39%,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愈发凸显,这不禁让人发问:同仁堂究竟怎么了?


一、市场拓展: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同仁堂新增30家门店,总数达到128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65家,但公司整体营收增长却极为缓慢。与此同时,上半年支出的市场拓展费同比增加2.3亿元,新增门店数却不及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自去年开始,同仁堂的市场拓展费增速始终高于营收增速,2024年市场拓展费同比增长35.4%,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64%。

同仁堂近年来频繁提及营销改革,深化落实大品种战略、精品战略,推进“一品一策”营销策略,优化电商渠道,拓展医疗领域等。但在实际操作中,销售费用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约18.57亿元,同比增长12.69%,主要由于推进营销改革、市场拓展费增加所致。然而,开店速度大幅放缓,积极拓展的医疗市场收入占比也不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市场拓展效果不佳。


二、增收不增利:多重因素叠加

同仁堂今年上半年延续了去年增收不增利的势头,这是其近十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54%,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0.55%。

在业务毛利方面,同仁堂受到原材料供应量及供应价格变动的影响。包括牛黄在内的贵细原料采购价格在高位趋稳,濒危原料采购成本居于高位,毛利提升有一定压力。在销售端,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59.29%,今年上半年虽暴增,但主要是由于优化原料采购节奏,而非产品销售导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仅1.7%。

此外,同仁堂旗下子公司业绩也不尽如人意。同仁堂科技营收同比下降约7.7%,净利润同比下降约17%;同仁堂商业增收不增利,净利润同比下降约21.56%;仅同仁堂国药营收和净利润有所增长。


三、市场风险:竞争加剧挑战重重

同仁堂方面在财报中指出,公司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国内医疗健康市场面临深刻变革,政策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各类医改措施持续深入、医药互联网加速发展和新理性消费环境等,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面对在市场拓展和执行竞争策略过程中成效不及预期的风险。


总结:​

同仁堂作为中医药老字号,业绩“原地踏步”令人担忧。市场拓展投入大但成效不佳,增收不增利局面受原材料、销售端等多重因素影响,旗下子公司业绩分化,且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变革带来的风险。同仁堂需要重新审视其市场拓展策略,优化营销改革,提升销售费用的使用效率,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产品毛利。同时,要积极应对市场风险,提升自身竞争力,在传承老字号品牌的同时,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重拾市场信心,续写老字号的辉煌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