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高温天气正以迅猛之势席卷我国南北方大地。北方多地即将被干热 “烤” 验,局地气温直逼 40℃;与此同时,南方也将在闷热中 “蒸煮”,体感温度飙升。这场高温大戏,让全国人民纷纷感受到夏日的 “热情”。

受大陆暖高压脊影响,未来几日,新疆以及华北、黄淮等地热度不断攀升。明日,河南中东部率先迎来 35℃高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 37℃。后天起,华北、黄淮高温范围扩大,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部分区域将被高温笼罩。石家庄、郑州、济南或连续遭遇高温,北京也可能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尤为引人关注的是,5 日石家庄气温或冲击 40℃,酷热难耐。而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的新疆高温区,高温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吐鲁番、托克逊等地自 5 日起,最高气温将连续达到或超过 40℃ 。在北方,由于露水凝结温度低,属于干热型高温,阳光直射下如同置身 “烧烤架”,但步入阴凉处便能稍感凉爽。
当北方被大陆暖高压脊 “掌控”,南方则即将被副热带高压 “接管”,热度也将随之升级。明日起,华南至江南地区气温回升,5 日高温天气增多。长沙、杭州等地有望迎来当地今年首个高温日。由于暖湿气流加强北上,南方空气湿度增大,闷热感愈发强烈,体感温度甚至可能超过华北平原的干热高温。即便实际气温未达高温标准,在高湿度加持下,体感温度也能轻松突破 35℃,直逼 40℃,仿佛置身于 “蒸笼” 之中 。
在这波南北方齐发的高温天气下,防暑降温刻不容缓。无论是北方的干热,还是南方的闷热,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民众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尤其是在高温时段。在室内,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外出时,务必做好防晒措施,携带防暑药品。相关部门也需加强高温预警,保障水电供应,关注户外工作者、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
此次南北方高温天气,不仅影响民众日常生活,对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等领域也带来挑战。各地需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将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确保民众安全度过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