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牵出跨世纪亲情:被拐女孩宝妹与杨妞花,200 年前是一家

江苏某救助站的会议室里,30 岁的宝妹攥着一张基因检测报告,指尖在 “120~200 年前共享一位共同祖先” 的字样上反复摩挲。坐在她对面的杨妞花,轻轻握住她的手 —— 这位同样被拐 20 多年、如今已找到亲人的苗族姑娘,此刻眼中闪着泪光:“我们的血脉早就连在一起了,我一定帮你找到家。” 这场跨越两个世纪的亲情重逢,让宝妹 20 年的流浪寻亲路,终于照进一丝光亮。

基因里的线索:她们是 “跨世纪表亲”

“23 魔方” 的检测报告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宝妹记忆的闸门。报告显示,她 100% 为苗族,祖籍地指向贵州毕节织金县周边,更令人意外的是,她与杨妞花存在三代以上表亲关系,共同祖先可追溯至 120~200 年前。“看到结果时,我第一反应是‘原来我不是孤零零一个人’。” 宝妹的声音带着颤抖,她流浪的 20 多年里,最害怕的就是 “自己像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杨妞花对此并不陌生。2021 年,她正是通过基因检测找到贵州老家,如今已是寻亲圈的 “过来人”。“共祖 40 个片段,说明我们的祖辈很可能住在同一个村寨。” 她特意退掉回河北邯郸的车票,赶来江苏见宝妹,带来了家乡的苗族银饰和五色糯米饭,“你妈妈给你带过五色饭对不对?那是我们苗族的特色,清明节和端午节都要做。”

宝妹的记忆碎片开始拼凑:纯木房子有两扇门,地面是水泥的;奶奶穿藏青色带黑边的衣服,年轻人裹着藏青色绑腿;家里有石磨,邻居常来磨面;屋后的地洞用来存放红薯和玉米……“这些细节太重要了!” 杨妞花眼睛一亮,“织金县的苗族村寨,至今还有这样的建筑和习俗。”

20 年流浪路:从逃家暴到寻亲人

宝妹的寻亲路,是一部血泪史。大约 2000 年,7 岁的她为躲避父亲和后妈的殴打,跟着奶奶和二姐离家找妈妈,途中失散。“我被人塞进面包车,后来趁他们不注意跳车跑了。” 她记不清跑了多久,只知道从此开始流浪,在河南的桥洞睡过,在上海的垃圾桶里找过吃的,16 岁后在长三角打零工,因为没有身份证,只能干最苦最累的活。

“别人问我叫什么,我只会说‘bò liē’。” 宝妹说,这是奶奶教她的名字,二姐叫 “bò yīn”,网友推测是 “宝莲” 和 “宝英”。她记得妈妈在外打工,回来时会带五色糯米饭,“妈妈说赚了钱就带我们走”,可这成了永远的承诺。

没有户口和身份证,宝妹连火车票都买不了。去年,她在志愿者帮助下做了基因检测,“当时就想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如今,检测结果让她看到希望:“哪怕找到一个远房亲戚,也算有个根了。”

跨越世纪的守望:网友助力寻亲

“你要相信网友的力量,他们除了找不到对象,啥都能找着!” 杨妞花的话,在宝妹的寻亲故事里得到印证。消息一出,网友们开始 “云探案”:有人根据 “五色糯米饭” 推测是毕节苗族支系;有人分析 “石磨、地洞储粮” 的习俗,锁定织金县三甲街道、猫场镇一带;还有贵州的网友自发组成线下寻访队,计划挨村打听 “宝莲”“宝英” 的线索。

宝贝回家志愿者告诉记者,目前已联系上与宝妹共祖 144cM 的四川宜宾陈某,“她是最接近的线索,可惜暂时没联系上,可能误以为是诈骗”。警方也已采集宝妹的血样,录入全国打拐 DNA 数据库比对。

“我想有个身份证,能堂堂正正坐车去贵州。” 宝妹望着窗外,眼里有了光。杨妞花紧紧握住她的手:“我们苗族有句老话,‘血脉断不了,亲人总会见’。120 年前的祖先把我们连在一起,现在,我们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

这场跨越两个世纪的亲情羁绊,不仅是两个被拐女孩的命运交织,更折射出基因科技的力量和陌生人的善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宝妹会站在织金县的苗族村寨里,听到那句迟到 20 年的 “欢迎回家”—— 因为无论流浪多久,血脉里的牵挂,总能穿越时空,指引着家的方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