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降 43% 净利润却增 53%!九安医疗上半年靠投资狂赚 11 亿,网友:这是变 “九安投资” 了?

“卖医疗产品不如买金融资产?” 近日,九安医疗(002432.SZ)披露的 2025 年半年报,让不少投资者直呼 “看不懂”。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 7.65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43.35%,核心医疗业务明显承压;但归母净利润却逆势大增 52.91%,达到 9.2 亿元,扣非净利润也增长 26.27% 至 8.8 亿元。更令人意外的是,净利润规模竟超过了营收,而这一切的 “功臣”,并非其医疗主业,而是高达 11.25 亿元的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一时间,“九安医疗变九安投资” 的讨论在市场蔓延,这家以医疗设备起家的公司,为何把 “投资” 做成了业绩主力?

11 亿投资收益撑起业绩,金融资产占总资产 75%

翻开九安医疗的半年报,投资业务的 “存在感” 远超医疗主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达 3.91 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更高达 7.34 亿元,两项收益合计 11.25 亿元,不仅填补了营收下滑的缺口,还直接推动净利润大幅增长。要知道,公司上半年总营收仅 7.65 亿元,这意味着若剔除投资相关收益,其主营业务实际处于亏损状态。

从资产结构来看,九安医疗的 “投资属性” 已十分突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公司总资产 286.59 亿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 81.96 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37.11 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97.3 亿元,三类金融资产合计 216.37 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 75%。也就是说,公司每 100 元资产中,有 75 元是金融资产,而非医疗设备、厂房等主业相关资产。

在金融资产配置上,九安医疗采取了 “多元分散” 策略: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 59.2%,公开市场权益类(即股票等)占比 26.2%,私募股权占比 12.6%,对冲基金占比 2.0%。这种配置虽兼顾了收益与风险,但也让市场对其 “医疗公司” 的定位产生质疑 —— 毕竟,多数医药企业的金融资产占比通常不足 10%,重心仍在研发、生产与销售。

市场的态度也颇为直接。目前九安医疗的股价已跌破每股净资产,8 月 27 日收盘报 39.97 元 / 股,而每股净资产高达 45.89 元,市净率(PB)仅 0.87 倍。这一估值水平更接近金融投资公司,而非医疗企业 —— 要知道,A 股医药生物行业平均市净率约 3 倍,即使是低估值的医疗器械公司,市净率也多在 1.5 倍以上。

锚定科技赛道,35.6 亿参投科创母基金

尽管投资业务 “挑大梁”,但九安医疗的投资布局并非 “盲目跟风”,而是聚焦科技与医疗相关赛道。公司在半年报中明确,股权投资主要围绕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前沿领域,试图实现 “投资与主业协同”。

今年上半年,九安医疗的投资动作尤为亮眼 —— 拟出资 35.6 亿元,参与设立规模 50 亿元的 “天开九安海河海棠科创母基金”。该基金由九安医疗联合海河产业基金、天开基金、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基金会及北洋海棠基金共同发起,计划通过配资最终形成 150 亿元基金群,覆盖算法、算力、应用、数据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已有 16 家子基金完成过会,科创母基金已出资 16.9 亿元,预计将配资形成 72 亿元基金池,后续有望在人工智能、硬科技等领域挖掘优质项目。

九安医疗表示,此举是为了 “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资源与能力,布局前沿技术领域,同时为公司医疗主业寻找潜在合作机会”。例如,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可能为其家用医疗设备业务提供技术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或助力其开发智能医疗监测产品。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投资尚未与主业产生明显协同效应,短期内更多是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收益。

对于下半年的投资策略,九安医疗坦言,宏观环境仍有不确定性,美元利率下行空间有限,将 “保持私募信贷的配置,动态调整股权投资和对冲基金敞口”,以平衡收益与风险。

A 股 “炒股热” 再起,60 家公司拟参与证券投资

九安医疗的 “投资转型”,并非孤例。随着 2025 年 A 股行情升温,沪指连续站上 3700 点、3800 点大关,创十年新高,上市公司 “炒股热” 再次上演。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约 60 家上市公司公告拟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其中至少 8 家公司拟投资金额超 10 亿元。例如,江苏国泰拟最高投资 138 亿元,利欧股份拟最高投资 30 亿元,方大炭素、七匹狼拟最高投资均达 20 亿元。这些公司涵盖制造业、零售业、纺织业等多个领域,不少企业表示 “利用闲置资金提高收益”,但也有市场声音担忧 “主业不精,盲目跟风投资可能引发风险”。

事实上,上市公司参与证券投资并非新鲜事,但历史经验表明,过度依赖投资收益往往 “暗藏风险”。2015 年、2020 年 A 股曾出现过两轮 “上市公司炒股潮”,部分公司因市场波动导致投资亏损,反而拖累主业,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监管层也多次提醒,上市公司应聚焦主业,理性使用闲置资金,避免 “脱实向虚”。

新闻总结

2025 年上半年,九安医疗营收同比降 43.35% 至 7.65 亿元,归母净利润却增 52.91% 至 9.2 亿元,净利润超营收的核心原因是 11.25 亿元的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截至 6 月末,公司金融资产占总资产 75%,股价跌破净资产,市净率仅 0.87 倍,“医疗” 属性弱化、“投资” 属性凸显。九安医疗锚定科技与医疗赛道,拟出资 35.6 亿参投科创母基金,寻求投资与主业协同。此外,2025 年 A 股行情火热,约 60 家上市公司拟参与证券投资,8 家拟投超 10 亿元,“炒股热” 再起,但市场担忧过度投资可能引发风险。九安医疗的案例折射出部分上市公司 “脱实向虚” 倾向,未来需平衡投资收益与主业发展,避免因短期资本运作忽视核心竞争力培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