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闻玫瑰香能长脑子?澳大利亚最危险动物竟不是蛇,这些科技趣闻太意外

提到 “长脑子”,你可能会想到多读书、多思考;说起澳大利亚危险动物,第一反应大概率是毒蛇、鳄鱼。但最近知社学术圈分享的几则科技趣闻,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持续闻玫瑰香竟能增加大脑灰质,助力预防老年痴呆;而澳大利亚 20 年来 “致命动物冠军”,不是剧毒的蛇,也不是凶猛的鳄鱼,而是看似温顺的马!除此之外,加勒比海还发现了罕见的橙色鲨鱼,可可豆发酵也能调控出更好吃的巧克力,这些新奇发现让科学充满了 “惊喜感”。

一、闻香 “长脑子”?玫瑰香精油激活大脑记忆区

“闻香味还能对大脑有好处?” 日本京都大学与筑波大学的研究团队,用实验给出了肯定答案。他们选取了 50 名女性受试者,将其分为两组:28 名女性连续一个月在衣物上使用玫瑰香精油,另外 22 名对照组则使用清水。一个月后,通过脑部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使用玫瑰香精油的小组,大脑灰质体积显著增加,尤其是与记忆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后扣带回皮质(PCC)区域。

研究人员解释,虽然大脑灰质增加不一定能直接提升认知能力,但这一变化能有效降低脑萎缩风险,对预防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重要意义。之所以玫瑰香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人体嗅觉系统与大脑记忆、情感中枢直接相连。持续的玫瑰香刺激,能减少杏仁核(负责处理嗅觉警觉)的 “工作压力”,让后扣带回皮质更专注于处理气味记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灰质生成。这一发现也为 “嗅觉疗法辅助大脑健康” 提供了科学依据,或许未来 “闻香护脑” 会成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健康方式。

二、澳大利亚 “致命动物榜”:马成最大杀手,毒蛇鳄鱼排不上前三

提到澳大利亚的危险动物,很多人会联想到 “世界最毒的三种蛇”“会攻击人的咸水鳄”“致命毒蜘蛛”。但澳大利亚法医系统的统计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2001 年至 2021 年这 20 年间,该国报告的 713 起动物相关死亡事件中,“致命冠军” 竟是马!

数据显示,222 人因马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 31.1%,大部分死者是从马上摔落导致重伤身亡;排名第二的是牛,92 人因牛丧命,其中一半是牛引发的交通事故;第三名则是狗,主要致死原因是狂犬病,还有部分是与狗相关的摔伤事件。而大家印象中 “剧毒无比” 的蛇,仅造成 50 人死亡,排在第四;蜜蜂因过敏性休克导致 45 人死亡,位列第五;鲨鱼和鳄鱼分别造成 39 人和 25 人死亡,排名更靠后。更意外的是,这 20 年间没有一起死亡事件是由毒蜘蛛咬伤导致的,抗毒血清的普及和特效治疗,挽救了所有被毒蜘蛛咬伤的患者。这一排名提醒人们,日常生活中看似 “温顺” 的动物,反而可能隐藏着更高的安全风险。

三、加勒比海发现 “橙色精灵”,可可豆发酵藏着 “美味密码”

除了 “护脑” 和 “致命动物” 的新奇发现,自然界和食品领域也有惊喜。2024 年 8 月,哥斯达黎加海岸附近,科研人员发现了一只罕见的橙色铰口鲨。这只鲨鱼约 2 米长,有着亮橙色的皮肤和白色无虹膜的眼睛,是有史以来首次在加勒比海域记录到软骨鱼类出现黄化症 —— 这是一种因缺乏红色素,导致黄色或金色调过剩的罕见色素异常。更特别的是,它还表现出白化症特征,这种 “白化 – 黄化症” 双重遗传异常,在海洋生物中极为罕见,此前仅在其他海洋物种中记录过一次。

通常铰口鲨是棕色皮肤,便于在海底潜伏,而橙色皮肤会让它在环境中格外显眼,增加被捕食风险。但这只鲨鱼成功存活至成年,说明其异常色素并未显著影响生存能力,也为研究海洋生物色素遗传机制提供了珍贵样本。

在食品领域,科学家也有新突破:通过调控可可豆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能让巧克力更好吃。实验发现,特定的乳酸菌和醋酸菌能分解可可豆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产生酯类、醇类等芳香物质;某些酵母菌还能通过调节发酵环境,优化风味形成。此外,调整发酵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可增强有益微生物活性,抑制不良风味物质生成。这一发现不仅能减少巧克力口味差异,保证高品质,还能通过定向改良,研发出更多新奇口味的巧克力,让 “吃货们” 有更多口福。

新闻总结

近期几则科技趣闻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日本研究发现持续闻玫瑰香可增加大脑灰质,助力预防老年痴呆;澳大利亚 20 年动物致死统计显示,马是最大杀手,毒蛇鳄鱼排名靠后;加勒比海发现罕见 “白化 – 黄化症” 橙色铰口鲨;科学家通过调控可可豆发酵微生物,能提升巧克力风味。这些发现既展现了科学的趣味性,也为健康、生态、食品等领域提供了新视角,让人们看到世界更多新奇的可能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