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收官:鲁剧沃土孕育多元新生机》

近日,热播电视剧《生万物》圆满收官,这部剧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影视界激起层层涟漪。它借地主女儿宁绣绣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不仅呈现了人与土地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感,更让我们看到在这片“生万物”的大地上,鲁剧、农村题材剧以及女性表达所孕育出的多元新生机。

鲁剧作为国产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众认识山东的一扇重要窗口。广义而言,它已成为齐鲁文化的有力载体。《生万物》作为“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的获奖小说,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时间跨度从1926年至1944年,讲述了宁、封、费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兴衰史。剧中,从方言腔调到民俗仪轨,从建筑样式到生活器物,点滴细节展现出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地域风貌。鲁南方言让角色鲜活接地气,普通话打底兼顾全国观众。婚丧嫁娶、农耕生产、节气习俗等民俗,以及石头院墙、稻草屋顶等乡村细节,共同勾勒出齐鲁大地的独特风情。而且,鲁剧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生万物》中村民互帮互助、封大脚尊重绣绣、绣绣忍辱负重保护恩人等情节,体现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这些人性善念和家庭伦理行为,最终升华为民族大义,彰显出“家国一体”的精神印记。

在碎片化时代,《生万物》作为36集农村题材剧成功“破圈”。它改编自近30年前的旧作,却能激活传统文本,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剧中运用对比蒙太奇强化情感表达,如绣绣与母亲、妹妹不同命运的对比;采用强情节推动,省略过场戏,提升受众黏性;打造诸多强记忆点,像不同结婚场景、哭棺、“斗酒”等名场面,成为互联网传播的超级符号。同时,融入“轻喜剧”手法,封二与宁学祥的争地斗法等情节,为剧集增添色彩。该剧不仅取得了央视收视峰值破4.09%、爱奇艺热度破万等优异成绩,更成为年度现象剧。

土地与女性力量的同构也是《生万物》的一大亮点。电视剧取“生万物”三字为名,突出土地孕育生命的核心意象。封二对土地的深情独白,道出农民与土地的深厚情感。在传统农耕社会,土地常被赋予女性象征意义,剧中土地叙事与女性生育叙事并重。大脚娘等传统女性形象理解和包容他人,撑起家族;费左氏则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而绣绣具有抗争精神与觉醒意识,她与父亲抗争、追求真爱,在人性、婚姻、爱情中找到自我。村口的天牛石和绣绣的独角牛,见证着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耘。

《生万物》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今日之鲁剧、农村题材剧与女性表达的新生机。它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更是在传承文化、创新表达、展现女性力量等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