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铁建设的宏大版图中,印度首条高铁项目一直备受瞩目。8月30日,印度总理莫迪结束对日本为期两天的访问,双方在这一项目上有了新进展,日本新闻网8月31日报道称,印度首个高铁项目孟艾高铁将引进日本“E10系”新干线列车,预计2030年在印度运行,这一消息如同在高铁建设的浪潮中投入了一颗新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孟艾高铁连接印度西部城市艾哈迈达巴德与孟买,全长约500公里,原本计划2017年动工、2023年开通,然而却几经延迟。该项目的运营列车原本计划使用“E5系”车型,但因停产等原因价格暴涨,引起印方不满,印方有意采用更便宜的国产列车。而日方总项目费用估算约1.8万亿日元,预计还会增加,其中约八成依赖日元贷款,如果巨额投资建成的轨道上不能运行日本制造的列车,项目很难称得上成功。
为打破僵局,日方相关人员多次访问印度,多方沟通。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在2027年孟艾高铁部分开通时,先运行印度国产列车,待“E10系”交付后再进行替换。这一方案让一度强硬的印度作出让步,甚至表态希望日本参与后续的铁路建设,但仍需通过竞标。日本方面,石破茂与莫迪在东京站一同登上东北新干线的“隼号”,还参观了新干线“ALFA – X系”电力动车组,两国在经贸投资、人文交流等领域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
不过,尽管目前双方在铁路项目上有所进展,但分歧依然存在。《国际铁路期刊》报道认为,印度和日本工程师之间对该项目的诸多部分仍然存在分歧。比如在信号系统方面,日方一直坚持采用新干线使用的电缆技术等,而印度国家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最近将一份为期7年的合同授予了国内的一家合资企业,为该项目提供过渡信号系统,这意味着孟艾高铁将使用并行信号系统运营,会导致成本上升。
对于日印双方就高铁项目达成的最新协议,日本国内媒体与部分网友将其解读为“日本技术的胜利”。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指出,印度迟早会独立开发高铁系统,日本不能只依靠已有成果,而应通过输出完整的运营体系和人才培训来保证长期合作。更有网友尖锐评价道,日本近年来频频发生铁路故障,不应过分沉浸于“日本制造最优”的盲目自信中。日本东北新干线在过去一年中故障频出,去年9月,“隼号”和“小町号”在行驶过程中连接器脱落并分离,今年3月又再次发生相同事故,今年6月,新型“E8系”因电力供应装置故障无法加速,最近一次是在8月24日,因车辆异常导致东北新干线及秋田、山形新干线共49列车停运,约6.9万旅客受到影响。
印度首条高铁项目在引进日本“E10系”新干线列车的道路上,充满了波折与挑战。从项目的延迟到技术分歧,再到日本国内对自身高铁技术的质疑,都为这一合作增添了不确定性。未来,日印双方能否克服这些困难,让“E10系”在印度顺利运行,为印度的交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