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芯片市场无疑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上周A股迎来“AI周”,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茅台晋身股王,海光信息20CM涨停刷新历史新高,AI板块涨幅超20%的公司超30家,这一股市热潮折射出国产AI算力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而将国产AI算力芯片企业与英伟达的财报数据对比,更能清晰勾勒出两者在AI芯片领域的“竞合图景”。

全球AI芯片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浪潮。德勤报告显示,AI芯片销售额已占全球芯片市场的11%,保守估计2027年将达到1100亿美元。英伟达在这个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以超过70%的市场份额傲视群雄。8月27日,英伟达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467亿美元,环比增长6%,同比增长56%;毛利率为72.4%,营业利润为284亿美元,净利润为264亿美元;数据中心第二季度营收达411亿美元,环比增长5%,同比增长56%;第三季度展望营收预计为540亿美元,毛利率预计为73.3%。尽管财报公布后股价一度下跌5%,但依然坚定业界对AI基础设施长期增长的信心。黄仁勋更是预言到2030年左右,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万亿至4万亿美元,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也对其发展持乐观态度。
与此同时,中国AI芯片市场也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AI芯片行业市场规模达1447亿元,随着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的普及,国产芯片生态系统日趋完善,众多本土厂商围绕开源框架打造适配的软件栈和工具链,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这也成为上周A股AI算力芯片上涨潮的内在逻辑。
从企业业绩表现来看,国产AI芯片企业成绩斐然。寒武纪2023年营收7.09亿元,2024年增长到11.74亿元,同比年增长率65.56%,2025年上半年已达28.8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347.82%;海光信息2023年营收60.12亿元,2024年增长至91.62亿元,同比年增长率52.40%,2025年上半年为54.64亿元,同比增长率45.21%;沐曦股份2023年营收5302万元,2024年为7.43亿元,年增长1301.46%;摩尔线程2023年营收1.24亿元,2024年为4.38亿元,同比增长率253.65%。与英伟达相比,英伟达2025年(2026财年)上半年营收908.05亿美元,同比增长61.91%;2024年(2025财年)营收1304.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20%,在营收规模上国产AI芯片企业虽有巨大差距,但增长率都很快,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研发投入方面,寒武纪2025上半年研发费用5.42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8.81%;海光信息为14.98亿元,研发费用率达27.41%;英伟达为82.80亿美元,占比9.12%。国产AI芯片企业研发费用规模不足,但占比很高,体现出对研发的重视和发展潜力。
国产AI芯片与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既是竞争对手,又存在合作可能。国产芯片企业需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而英伟达也需应对来自国产芯片的挑战。未来,两者在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如何继续角逐与合作,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