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的江湖中,热点事件总是能引发无限的遐想和讨论。近日,罗永浩手撕西贝,刘强东直播炒菜,这两起看似独立的热点事件,却在网络上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引发了众多网友对于刘强东成立“东贝”餐厅的联想和讨论。

西贝,曾经是餐饮界的知名品牌,然而近期却因罗永浩的吐槽陷入舆论危机。罗永浩指责西贝“全是预制菜还贵”,贾国龙虽极力自证,但西贝的外部形象已然与“除了顾客是现宰的,其他都是预制的”网梗紧密绑定,儿童餐赛道“一贝落”,网友们乐于见到新的餐饮力量“万物生”,“东贝”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网友们寄予厚望。
从表面上看,刘强东成立“东贝”似乎有诸多理由。西贝塌房留下了生态位豁口,儿童餐赛道需要新的入局者;刘强东直播炒菜展现了强大的流量吸引力,成立“东贝”或许能接住这泼天流量,硬控热搜;京东本地生活版图在“到店”板块存在明显差距,有自营基因的京东若着力于“店”,成立“东贝”似乎顺理成章;刘强东重情义讲人性的形象深入人心,开“东贝”有助于他实现口碑积累;此外,这也能被视为刘强东的“回归初心”,他早年就曾创业开餐馆。
然而,劝退刘强东开餐饮店其实只需一个理由——他没必要当冤种。对京东而言,当下重要的是节用裕“企”。京东外卖上线几个月已亏损100多个亿,从外卖“百亿补贴”发起者变成了“反恶性竞争”者,且与美团都开始强调“反内卷”。京东“七鲜小厨”还在投入期,开餐厅模式更重、利润更薄,2025年上半年北京规上餐饮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达67%,让刘强东做“东贝”形同纯为爱发电。京东的战略重心明显是围绕“供应链”展开,品酒会更像是在酒旅业务棋盘上落子,以跑通“高频带低频”模式,成立“东贝”在此时显得毫不重要。
再者,即便刘强东成立“东贝”,他也未必能做得比西贝更好。西贝虽有问题,但它是多数消费者餐饮消费的安全卫生水平天花板,经过了市场筛选验证。消费者“既想出餐快又想价格低还想尽可能现炒”的心态与实际消费能力、接受等餐时长之间存在矛盾,刘强东也难以摆脱对中央厨房的依赖。西贝危机的根由在于没跟上社会情绪,而刘强东的“东贝”若无法满足消费者期望,也可能陷入类似的舆论困境。
事实上,不仅仅是“东贝”,任何想走规模化路线的餐饮品牌都可能陷入类似的舆论困境,预制菜引发的问题很多并非预制菜本身,目前关于预制菜的大部分争论或许是伪命题。刘强东若真要涉足餐饮,需谨慎权衡利弊,避免盲目跟风,毕竟在商业的道路上,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企业的未来走向。对于京东来说,聚焦核心业务,围绕供应链深耕,或许才是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