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体育赛场不再是人类的专属舞台。2025 年,从北京亦庄的半程马拉松,到江苏无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再到全球首届 CMG 机器人格斗大赛,人形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登场,一场科技与体育的跨界狂欢正火热上演,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北京亦庄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堪称机器人运动能力的一次盛大阅兵。国内众多机器人企业与研究机构带着自家 “战将” 踊跃参赛,这些机器人或步伐矫健、稳步向前,或在赛程中展示出复杂地形的应对能力,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调整,都是背后算法与机械精密配合的成果展示。紧接着无锡的运动会上,机器人在跑步、投掷、跳跃、踢足球等项目中各显神通,如同一个个不知疲倦的运动员,将人类体育赛事的精彩瞬间在机器人世界里复刻。而全球首届 CMG 机器人格斗大赛更是将这种热度推向高潮,赛场上机器人互殴时展现出的攻击姿态、倒地后的顽强起身以及侧身行走等动作,都让观众惊叹不已,原来机器人也能在竞技中展现出如此 “热血” 的一面。

对于企业而言,参与这些赛事有着重要的技术考量。宇树科技董事王其鑫透露,参与赛事一是为了向公众展示机器人算法提升的成果,二是能验证机器人自身结构的改进方向。在格斗大赛现场,宇树 G1 机器人的表现可圈可点,其展示的 “连招” 动作,考验着机器人上半身电机的协调运作以及整体控制精度,在攻击与移动过程中,机器人要保持稳定姿态,这对技术的要求极高。不过,即便在遥控操作模式下,机器人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爬起时的踉跄、攻击时的扑空等,这也反映出技术仍有提升空间,而赛事正是暴露问题、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平台。
从市场角度看,机器人频频亮相体育赛事,也是为了回应投资界的质疑。今年以来,投资界对人形机器人商业价值的讨论不绝于耳,不少观点认为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能力有限。梅花创投合伙人吴世春直言,当下大部分人形机器人难以转化为真正生产力,表演功能有限,难以产生实际价值。在此背景下,企业借助赛事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投资人展示阶段性成果,积累数据、改进产品细节。一位产业界人士指出,全球科技创新面临瓶颈,资本急于寻找新题材,机器人领域成为热门,但企业需尽快突破发展瓶颈,否则将面临市场的严酷检验。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预测,下半年具身智能将密集 “交卷”,头部团队的成果将决定市场未来走向,若成果不佳,资本市场热度可能回调。
人形机器人体育赛事的兴起,不仅是技术发展的体现,更是商业博弈的战场。在这场人机共舞的盛宴中,机器人能否从赛场走向更广阔的商业应用舞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