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 “定时炸弹”:谁来守护游乐设施上的生命安全?

随着旋转的飞椅突然失控倾斜,金属支架发出刺耳的扭曲声,游客们惊恐的尖叫划破集市上空…… 今年 3 月河南南阳镇平县的这起飞椅倾倒事故,1 死 1 伤的惨痛结局,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移动游乐设施安全问题的警钟。当欢快的笑声与惊险刺激的体验成为集市、展会的标配时,谁能想到,这些看似热闹的 “移动乐园”,竟暗藏致命危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对全国游乐场所特种设备的暗访检查,揭开了移动游乐设施乱象的冰山一角。调查显示,部分不法商家私自定制、违规运营海盗船、飞椅等大型游乐设施,在人流密集的集市、展会间流窜,形成监管盲区。这些设施既未按规定备案,也缺乏定期检验检测,部分商家甚至为招揽顾客,擅自调高设备运行速度与幅度,将游客置于危险边缘。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规,运行高度超 2 米、速度超 2 米每秒的游乐设施,需严格登记审批,并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但现实中,大量超标移动游乐设施却绕过监管,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临时场所。在某展会现场,记者发现一台正在运行的飞椅,其支架锈迹斑斑,安全扣也存在松动迹象,而操作台上的工作人员竟未佩戴任何专业标识,如此乱象令人触目惊心。

移动游乐设施管理困境重重,首当其冲的便是其极强的流动性。商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频繁更换经营场地,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实现长效追踪。一位基层市场监管人员无奈表示:“等我们接到举报赶过去,这些流动摊位早就转移到下一个集市了,监管常常滞后于隐患。” 此外,生产源头的混乱也加剧了风险。一些家庭小作坊在不具备生产资质的情况下,违规制造游乐设施,这些粗制滥造的设备流入市场,成为威胁游客生命安全的 “定时炸弹”。

要破解这一难题,需多方协同发力。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跨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掌握移动游乐设施的流动轨迹,实现动态监管。同时,强化对庙会、展会等场所组织者的责任落实,要求其严格审查入驻游乐设施的资质与安全状况。在生产端,需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制造行为,从源头上切断不合格设备的流通渠道。

对于广大游客而言,提高安全意识是自我保护的关键。在乘坐游乐设施前,应主动查看设备是否张贴《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观察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资质,切勿因一时贪便宜或追求刺激,将自身置于危险之中。

从轰鸣的金属支架到惊恐的尖叫,移动游乐设施的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侥幸。唯有将严格监管贯穿生产、销售、经营全链条,覆盖集市、展会等每一个流动角落,才能让这些 “移动的欢乐场所” 真正远离隐患,成为承载笑声与回忆的安全港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