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养心殿的重重朱门后,藏着一段跨越时空的艺术奇缘。乾隆帝,这位痴迷书画的帝王,不仅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等稀世名作收入囊中,更对管道升、文俶、陈书三位古代女画家的作品青睐有加。养心殿内,她们的画作与历代名家珍品并肩陈列,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审美密码与宫秘事?


在古代书画的璀璨星河中,女画家如夜空中的流星,虽稀少却格外耀眼。管道升、文俶、陈书堪称其中翘楚。管道升,凭借与赵孟頫的琴瑟和鸣,以及自身超凡的书画造诣,其墨竹之作被奉为典范;文俶以细腻笔触勾勒花草虫蝶,声名远扬,引得众人争相收藏;陈书则在山水、人物、花鸟领域皆有建树,展现出全面的艺术才华 。

乾隆帝对三位女画家的赏识,可谓溢于言表。他不仅挥毫题诗,赞叹管道升 “爱他写意闺中秀,宛尔传神林下风”,盛赞文俶笔下花蝶 “翩翾通体冶而轻,露下风前最有情”,还亲自临摹、谕令宫廷画家仿作。他曾在六十五岁时绘制 “墨兰图” 册,题 “仿赵文俶法”,虽画风与文俶不尽相同,却饱含致敬之意,甚至加盖多枚玺印精心保存;又命丁观鹏、金廷标等临摹管道升、陈书的作品,既不夺臣子所爱,又能随时赏玩 。
然而,养心殿中的这些藏品并非全是真迹。研究发现,其中真品、赝品与真假难辨之作并存。陈书的 5 件作品均由其子钱陈群进献入宫,来源清晰,可证为真;文俶的《墨梅图》扇页,从钤印和画风判断,当属真迹。而管道升款的《竹溪览胜图》轴和《碧琅庵图》卷,则破绽百出。前者落款时间与封号不符,竹画技法拙劣;后者笔墨生拙,题跋出现常识性错误,经鉴定确为赝品。另有文俶《写生图》轴、管道升《丛玉图》卷等,因下落不明,难以定论 。
乾隆帝将三位女画家的作品珍藏于养心殿,一方面是因为她们身为 “闺秀画家”,承袭文人画笔墨,契合乾隆帝对文人画的喜爱;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能与殿内其他名作相媲美。研究养心殿中的这些女画家藏品,不仅能揭开乾隆帝的艺术审美与收藏理念,更为研究乾隆朝宫廷书画鉴藏史提供了独特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女性艺术成就如何在宫廷中绽放光彩 。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