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弄堂里,白发老人相互搀扶着去菜市场;社区活动中心内,戴着老花镜的居民围坐学习智能手机…… 这样的场景,正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里高频上演。5 月 19 日公布的 2024 年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数据显示,每 3 个上海人中就有 1 位 60 岁及以上老人,老龄化程度之深令人瞩目。当银发浪潮席卷而来,这座城市如何托举起老年群体的幸福晚年?数据背后,藏着关于民生与发展的深层答案。

数据显示,2024 年末上海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577.62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 37.6%。虹口区、黄浦区、崇明区以超 40% 的老年人口占比位列前三,其中崇明区每 100 人里就有 43.9 位老人,老龄化程度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抚养系数持续攀升,15 – 64 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 65 岁及以上老人的系数达 49.3%,意味着每 2 名青壮年就要负担 1 位老年人的养老压力,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不言而喻。
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上海正织密一张覆盖养老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民生大网。在养老保障方面,超八成老人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全年 72.92 亿元老年综合津贴惠及 458.33 万 65 岁以上老人;医疗领域,114 所老年医疗机构、3.27 万张护理院床位,以及 8.59 万张家庭病床,为老年群体构筑健康防线;教育层面,从 5 所市级老年大学到 6183 个社区学习点,156.59 万人次参与线下学习,414.62 万人次通过线上平台 “充电”,让 “老有所学” 成为现实。
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实践,更彰显上海应对老龄化的智慧。529 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406 个助餐服务场所,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生活;10693 户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小到防滑扶手、夜灯,大到无障碍通道,细节之处尽显人文关怀。“老伙伴计划” 中 4.7 万名志愿者结对关爱 24.4 万高龄独居老人,“养老顾问” 覆盖 7055 个点位,用温情与专业为老年生活保驾护航。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养老服务人员缺口、部分区域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亟待解决。但上海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从长三角异地养老的协同发展,到 “养教结合”“医养康养结合” 的模式创新,这座城市正以数据为基、以民生为本,书写着应对老龄化的 “上海方案”。当白发成为城市的新风景,上海正用行动证明:老龄化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构建更温暖、更包容社会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