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厨房 “弃物” 竟成降糖新希望

在日常的厨房生活中,当我们剥开玉米那层层外衣,享受香甜玉米粒时,往往会随手将附着的细长玉米须当作无用之物丢弃。可谁能想到,这毫不起眼的玉米须,竟隐藏着惊人的药用价值,甚至有望成为糖尿病患者的 “福音”。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正逐步揭开玉米须在血糖管理方面的神秘面纱。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其中,2 型糖尿病最为常见,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佳,导致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当前,药物治疗虽能控制病情,但寻找安全、天然的辅助疗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玉米须,这种在中医及全球多地传统医学中沿用千年的草药,进入了科研人员的视野。民间疗法中,玉米须被用于治疗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等多种疾病,其在血糖管理方面的潜在功效备受关注。

为验证玉米须是否能改善胰岛素分泌,进而调节血糖代谢,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严谨的临床试验,并将成果发表于 Pak J Pharm Sci 期刊。研究团队招募了一批年龄在 35 至 60 岁、正在服用降糖药物的 2 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将他们分为三组:G0 组为对照组,不额外服用任何药物;G1 组作为实验组,每日服用 1 克玉米须粉;G2 组同样是实验组,每日服用剂量增加至 2 克玉米须粉。整个研究持续两个月,期间每 7 天检查一次受试者的随机血糖水平,并在试验前后 60 天分别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试。在人体试验前,科研人员还对玉米须粉进行了成分剖析。结果显示,玉米须粉水分含量 7.54%,碳水化合物占比高达 54.21%,总纤维含量 12.59%,同时富含蛋白质、灰分,脂肪含量较低。此外,玉米须还是钠、镁、钾等多种矿物质的优质来源,且总酚含量为 89.15 mg GAE/g,总类黄酮含量达 157.43 mg QE/100g ,抗氧化能力强劲。

经过 60 天的试验,结果令人惊喜。对照组(G0)患者血糖水平略有上升,从试验初始的 225.15 mg/dL 涨至 229.45 mg/dL;而 G1 组血糖水平降至 195.45 mg/dL,相比对照组降低约 14.82%,G2 组表现更为突出,血糖降至 187 mg/dL,降低幅度约 18.59%。在 HbA1c 指标上,对照组与 G1 组略有上升,G2 组则从 12.65 降至 12.0,实现约 5.14% 的降低。这表明,每日服用 2 克玉米须粉,能有效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玉米须富含多酚、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显著,这使其在糖尿病管理领域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功能性保健品的天然原料。不过,需要明确的是,玉米须虽展现出降糖功效,但不能替代正规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在尝试将玉米须纳入日常保健时,务必先咨询医生建议,依据自身病情合理调整,让这一传统草药在现代医学的框架下,为血糖管理助力,开启健康生活新可能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