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 “社交癌” 困住硬汉!1/5 成年男性正受尿失禁困扰,专家揭秘科学防治法

“原本爱打篮球的老张,如今连打个喷嚏都要小心翼翼 —— 不是怕闪了腰,而是担心漏尿的尴尬。” 在 “国际尿失禁周” 来临之际,这样的真实案例正刺痛着无数男性的心。数据显示,约 1/5 的成年男性曾经历不同程度的尿失禁,60 岁以上男性群体中这一比例更是飙升至 30%。这一被称为 “社交癌” 的疾病,正悄然侵蚀着男性的生活尊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泌尿外科专家紧急发声,为男性健康保驾护航。

81 岁的李爷爷便是众多受困者之一。3 年前成功切除前列腺癌病灶后,他却陷入了更难堪的境地 —— 咳嗽、站立时尿液不受控制地渗漏,每天需依赖 4 至 5 片成人尿不湿。辗转求医后,李爷爷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了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术后 6 周,他终于摆脱了 “尿袋人生”,重新找回生活自信。陈明教授团队采用的 “诊断、评估、患教、理疗、手术” 一体化治疗模式,为重度尿失禁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

“男性尿失禁远比想象中复杂。” 中大医院泌尿外科刘宁副主任医师指出,不同于女性尿失禁,男性尿失禁与前列腺问题紧密相连。压力性尿失禁会在咳嗽、运动时 “突袭”;急迫性尿失禁则如突然拉响的警报,让人措手不及;混合性尿失禁 “双重暴击”,充溢性尿失禁更会在膀胱充盈时无声泄露。数据显示,50 岁以上男性中,11% – 34% 存在不同程度尿失禁,前列腺手术后患者风险更高,可高达 5% – 30%。但因羞耻感作祟,许多患者选择默默忍受,实际患病率或远超想象。

面对这一 “难言之隐”,专家带来了全维度防治策略。生活干预首当其冲:戒掉咖啡、酒精等膀胱 “刺激物”,每天定时排尿、坚持凯格尔运动,通过 3 组 ×15 次的盆底肌训练,3 个月即可增强控尿能力。轻度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胆碱能药、α 受体阻滞剂;重度压力性尿失禁适用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轻度则可选球部尿道吊带悬吊术。此外,磁刺激、生物反馈、骶神经刺激等特色疗法,也为不同症状患者提供了个性化解决方案。

“尿失禁不是衰老的必然,更不是难以启齿的‘秘密’!” 刘宁副主任医师呼吁,一旦出现漏尿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早期通过盆底肌锻炼、药物调整可显著改善,严重患者也能通过手术重获 “控尿自由”。这个 “国际尿失禁周”,让我们打破偏见,用科学为男性健康撑腰,拒绝让 “社交癌” 继续偷走生活的尊严。

以上新闻聚焦男性尿失禁防治,兼具科普性与可读性。若你对标题、内容详略等方面有新想法,欢迎随时提出进一步需求。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