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 “一针” 通脑路!革命性脑梗治疗术让患者当天就能下床

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脑梗治疗如同一场漫长的 “攻坚战”,复杂手术与长时间卧床恢复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南京市第一医院一项创新技术颠覆了传统 —— 仅在手腕上 “扎一针”,就能打通堵塞的脑动脉,让患者当天便可自如活动!这项名为 “经桡动脉支架植入术” 的新技术,正为脑梗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体验,引发医疗领域广泛关注。

65 岁的老李来自安徽,患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近期突发头晕、走路不稳,被诊断为 “急性小脑梗死”,罪魁祸首是右侧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当地医生建议的常规支架植入术,需从大腿根部股动脉插入导管,术后得卧床 24 小时,这让闲不住的老李果断拒绝。转机出现在半个月后,得知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施洪超主任医师团队能通过手腕 “扎一针” 完成手术,老李立即前往求医。

“这种新技术就像给脑血管‘修路’,但入口从大腿换到了手腕。” 施洪超主任医师介绍,“经桡动脉支架植入术” 穿刺点仅有 2mm 左右,与普通抽血创口无异。相较于传统股动脉入路,患者术后无需长时间卧床,做完手术就能下床活动,平均 2 – 3 天便可出院。在专家团队评估后,老李符合手术条件,欣然接受了这一创新治疗方案。

手术当天,黄石医师熟练完成手腕桡动脉穿刺,施洪超与黄石紧密配合,将导丝和导管顺着桡动脉一路抵达右侧椎动脉狭窄处。通过球囊撑开堵塞部位,并精准释放支架,原本狭窄的血管瞬间恢复通畅。整个过程仅耗时 1 小时,老李术后当天就能坐着吃饭、自主上厕所,直呼 “一点都不受罪”。

施洪超强调,经桡动脉支架植入术不仅大幅提升了患者舒适度,更在安全性上表现出色。较小的穿刺创口降低了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简化了围手术期管理流程,减轻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负担。不过,这项技术并非 “万能钥匙”,需诊疗团队对患者桡动脉入路、沿途血管通路及病变部位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确保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从 “卧床苦等康复” 到 “术后即刻行动”,经桡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出现,无疑为脑梗治疗领域带来了一场 “微创革命”。它不仅为患者减轻了身体痛苦与心理压力,更标志着脑梗介入治疗向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方向迈进。但专家也提醒,新技术虽好,仍需严格遵循医学评估,脑梗患者应及时就医,在专业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这篇新闻围绕新技术的亮点展开,生动展现其优势。若你觉得标题、内容细节还需调整,或是想补充其他角度,欢迎随时和我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