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缩水10天!全国名中医紧急提醒:冬病夏治这样做才有效》​​

​【导语】​
“今年三伏天少了10天,冬病夏治会不会受影响?”随着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诊室排起长队,这个问题成为众多患者关注的焦点。潮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尽管今年三伏天从往年的40天缩短至30天,但各大医院的冬病夏治门诊依然火爆。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提醒,三伏天虽短,但只要方法得当,冬病夏治依然能发挥最佳效果。那么,在这特殊的30天里,我们该如何科学进行冬病夏治?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一、三伏天”缩水”,冬病夏治还有效吗?​

  1. 今年三伏天特点
    • 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30天
    • 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惯例
  2. 专家解读
    • 范永升教授:”虽然天数减少,但三伏天阳气最旺盛的核心时段仍在,疗程足够”
    • 关键是要把握好”头伏、中伏、末伏”三个关键时间节点

“我们科室接诊量比去年增长20%,说明大家对冬病夏治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洪寿海介绍,仅周末两天就有700多人次就诊。


二、今年冬病夏治,这些细节要注意

  1. 并非人人适合
    • 适合人群: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寒湿性疾病患者
    • 不宜人群:阴虚火旺者(易上火、血压高、脾气躁)
  2. 饮食调理建议
    • 适当多吃发散食物(如嫩姜)
    • 冰镇饮品要适量,老人小孩尤其要注意

“老人和小孩最好少吃冰镇食物,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范永升提醒,年轻人也要注意”三个时段”(起床后、睡前、饭前)不宜吃冰。


三、三伏天缩短,治疗间隔要调整

  1. 传统方案
    • 头伏、中伏、末伏各治疗一次
  2. 今年建议
    • 治疗间隔从10天延长至15天
    • 可利用”开路伏”提前开始治疗

“今年三伏天’一头一尾’更容易受湿气侵袭。”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董雷建议,适当拉长治疗间隔,避免阳气”超标”。


四、辨证论治,个性化调理是关键

  1. 治疗方法多样
    • 中药内服外敷
    • 穴位注射、艾灸等
  2. 专家建议
    • 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 根据体质制定个性化方案

“湿热体质要’清泄’,阳虚体质要’温补’。”浙江省名中医林咸明强调,不能盲目跟风。


五、特殊人群的调理方案

  1. 阳虚体质者
    • 推荐艾灸,频率可调整为隔日1次
    • 最好选择上午进行
  2. 上班族建议
    • 午时(11点-13点)小憩20分钟养心神
    • 可多吃薏米、赤小豆等化湿食物

“艾灸全天都可以,但上午效果最好。”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主任韩德雄介绍。


​【结语】​
三伏天虽然少了10天,但冬病夏治的关键在于科学方法和精准调理。专家提醒,今年要特别注意治疗间隔的调整,避免阳气”超标”。同时,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记住:冬病夏治不是”一刀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新闻总结

  1. 今年三伏天缩短至30天,但冬病夏治疗程足够
  2.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阴虚火旺者慎用
  3. 治疗间隔建议从10天延长至15天
  4. 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调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