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十年 “零异常”,确诊竟是癌症晚期!爱康国宾深陷信任危机

当人们怀揣着对健康的期许走进体检中心,那份详尽的体检报告本应是健康的 “保证书”。然而,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的遭遇,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体检行业掀起惊涛骇浪,让爱康国宾这家知名体检机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漩涡。

从 2013 年至 2023 年,整整十年,张晓玲始终选择在爱康国宾进行年度体检。十年间,体检报告上的双肾检查结果总是 “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定量也稳稳处于正常范围。在爱康国宾营造的 “健康假象” 里,张晓玲未曾察觉到任何患癌风险的蛛丝马迹。直至 2024 年,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当她更换体检机构后,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无情地揭示了残酷现实:右肾囊肿,右肾可见一低回声,血流信号丰富。随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确诊报告,更是将她推向了深渊 —— 右肾透明细胞癌。而到了 2025 年 2 月,肾癌骨转移晚期的诊断,彻底击碎了她对健康的最后一丝幻想。

张晓玲的质疑如熊熊烈火,直指爱康国宾的专业与诚信。2023 年体检报告中虽提及右肾 “钙化灶”,但爱康国宾不仅未敲响患癌风险的警钟,在张晓玲咨询时,医生还轻描淡写地称钙化如同手指破皮结疤般寻常。可多位专家级医生给出的专业意见却与爱康国宾大相径庭:她所患的肾癌和骨转移绝非一朝一夕形成,若能早期发现并治疗,病情远不至于恶化至此。

深感权益受损的张晓玲,于 7 月 4 日毅然向爱康国宾发出律师函,要求对方提供十年间的血液检测标本及数据、技术合法性证明与检验人员资质证明。然而,在漫长的等待后,直到 7 月 16 日媒体曝光此事,爱康国宾才姗姗来迟地联系她。更令人愤怒的是,当张晓玲因忙碌让对方稍后再联系时,约定时间内对方并未来电,回拨过去竟显示 “空号”。如今,张晓玲已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誓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面对汹涌舆情,7 月 17 日,爱康集团给出回应。其称癌症从基因突变到癌变是一个复杂过程,受体检时间点、检测方法、设备及医师水平等因素影响,部分癌症在特定阶段确实难以检测。爱康强调体检报告如实记录当时结果,并将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和专家进行论证分析,若自身有责,绝不推诿。爱康还指出,在张晓玲 2023 年体检报告中已提示 “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且从 2023 年到 2024 年,肿瘤增长速度符合癌症发展规律,同时癌胚抗原 CEA 与肾细胞癌并无公认关联,不能用于早期风险评估。

但爱康国宾的这番回应,并未让公众完全买账。近年来,爱康旗下体检机构因 “体检报告不准确、误诊”“检查敷衍” 等问题屡遭投诉。仅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 “爱康国宾” 的投诉就多达 1306 条。如南京孙女士 2024 年 6 月在爱康体检显示双肾 “未见异常”,一个月后却确诊晚期肾癌,次年 2 月便遗憾离世;武汉消费者亲属在爱康体检时口腔仅被提示 “牙结石”,五个月后竟确诊舌癌。

爱康国宾的这起事件,绝非孤立个案,它撕开了体检行业乱象的一角。“套餐化” 体检模式千篇一律,难以精准捕捉个体健康风险;部分机构为压缩成本,使用低端设备、安排非专业医生看诊,致使漏诊、误诊频发。消费者花费金钱与时间,换来的却是错误的健康信息,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此次事件,无疑给体检行业敲响了警钟。监管部门需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体检流程,提高违规成本;体检机构也应深刻反思,坚守专业与诚信底线,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肩负起守护公众健康的重任。毕竟,体检作为健康的 “第一道防线”,不容有失,每一个生命都不应在 “假体检” 的迷雾中被耽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