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出现这5种症状,可能是血糖在”报警”!专家教你一招控糖法》​​

“明明晚饭吃得不少,半夜却饿得心慌””夜尿频繁,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这些看似普通的夜间症状,可能暗藏血糖异常的危机。《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发现,当身体在夜间发出这些信号时,可能是血糖升高的”求救信号”。专家提醒,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并采取科学的控糖措施,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至关重要。


夜间5大症状,警惕血糖异常

1. 半夜饿醒:胰岛素分泌延迟的信号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于勤指出,糖尿病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的现象。正常人进餐后1小时血糖达到峰值,而糖尿病患者可能在餐后2-3小时才出现胰岛素高峰,导致餐后血糖先升后降,引发饥饿感。

2. 频繁起夜:高血糖影响泌尿系统

健康成年人夜间排尿一般不超过2次。高血糖会损害膀胱周围神经,导致尿道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功能失调,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尽等症状。

3. 夜间口干:身体缺水的警报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科主任医师刘宏伟解释,高血糖会使血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处于相对缺水状态,从而引发口渴、多饮、唾液黏稠等症状。

4. 手脚麻木:神经病变的早期表现

血糖升高会导致神经纤维代谢紊乱,引发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烧灼感等,下肢症状通常更为明显。

5. 皮肤瘙痒:高血糖的”隐形信号”​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医师肖建中表示,高血糖会刺激神经末梢,同时导致皮肤干燥,加重瘙痒症状。这种瘙痒通常夜间更为明显,且常规止痒治疗效果不佳。


血糖失调的危害:从短期不适到长期并发症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丁胜指出,血糖异常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会引发全身性损害:

短期影响:​

  • 疲劳乏力
  • 睡眠质量下降
  • 免疫力降低

长期危害:​

  1. 心脑血管疾病​:血糖波动产生自由基,加速动脉硬化
  2. 慢性退行性疾病​:糖化反应损害细胞结构,加速衰老
  3. 器官损伤:​
    • 肾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
    • 肝脏:脂肪肝、肝功能异常
    • 眼部:视力模糊、视网膜病变
    • 足部:糖尿病足,严重者需截肢

科学控糖:餐盘法助力健康饮食

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的”餐盘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饮食管理方式:

  1. 1/2非淀粉类蔬菜​:如菠菜、西兰花、黄瓜等,富含纤维且升糖指数低
  2. 1/4优质蛋白​:选择鱼肉、鸡胸肉、豆制品等低脂蛋白质
  3. 1/4全谷物碳水​:优先选择燕麦、糙米等低升糖指数主食

“这种方法不需要精确计算热量,只需按比例分配食物种类,就能有效控制血糖。”营养专家建议,搭配适量运动,每周监测血糖变化,可显著改善血糖水平。


新闻总结:早识别早干预,远离血糖困扰

夜间症状可能是血糖异常的早期信号,及时识别并采取科学措施至关重要:

  1. 关注夜间症状​:出现半夜饥饿、频繁起夜等症状时,建议及时检测血糖
  2. 科学饮食管理​:采用餐盘法控制碳水摄入,增加蔬菜比例
  3. 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从饮食、运动、监测等多方面入手。”专家强调,早期干预不仅能改善生活质量,更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记住,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关注夜间身体信号,就是关爱自己的未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