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庄严肃穆。《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携主演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等主创人员,在馆长的带领下缓缓走过展厅,目光久久停留在一组泛黄的历史照片上。这些曾被照相馆学徒冒死守护的影像,正是影片故事的原型,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主创们仔细聆听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向遇难同胞敬献鲜花,在历史的回响中探寻那段黑暗岁月里普通人的勇气与坚守。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一群躲在吉祥照相馆避难的百姓,被迫为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却意外发现了记录日军屠城暴行的罪证照片。从单纯求生到决心守护真相,他们用生命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影像接力”。正如导演申奥所言:“我们要展现的不仅是屠杀,更是普通人如何以微光撕裂黑暗。”
真实历史中,这组由 16 张照片组成的相册,背后藏着两位中国青年的热血壮举。当年,罗瑾、吴旋在日伪统治下的南京,冒着生命危险接力保藏这些血证。抗战胜利后,这本相册被呈交到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作为 “京字第一号证据” 在法庭出示,成为审判日本战犯的关键依据。如今,照片原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 “南京大屠杀档案” 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纪念馆内展出的扫描件,封面画着两颗滴血的红心与一把匕首,旁边一个大大的 “耻” 字,无声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伤痛。
1993 年,年届七旬的罗瑾来到纪念馆,在展品中认出了自己当年冒险收藏的照片。1995 年,分别半个世纪的罗瑾与吴旋在南京重聚,两位古稀老人的手紧紧相握,完成了跨越时光的历史对话。这些细节,让《南京照相馆》的主创们深受震撼。刘昊然在参观时轻声感慨:“这些普通人在绝境中迸发的力量,比任何特效都更有冲击力。” 王传君则表示,饰演角色时最大的挑战,就是还原那种在恐惧中依然坚守良知的复杂心境。
展厅内,照片上的画面触目惊心:被日军屠杀的平民遗体、烧毁的房屋、哭泣的孩童…… 每一个镜头都是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高叶站在照片前久久不语,她坦言:“以前在课本上看到历史,如今直面这些影像,才真正理解‘铭记’二字的重量。” 主创团队逐一驻足观看,不时与馆长交流细节,试图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捕捉那些小人物在黑暗中闪耀的人性光辉。
影片中,躲在照相馆的百姓从求生到抗争的转变,映射出中华民族面对侵略时的顽强不屈。现实里,华东照相馆早已消失在繁华街景中,但那些被守护的照片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里。馆长周峰在陪同参观时说:“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警醒。” 这句话让主创们深有共鸣,申奥表示,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有无数普通人用勇气点亮了希望。
此次南京之行,不仅是主创团队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被拼死守护的照片,既是日军暴行的罪证,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见证。《南京照相馆》的创作,正是要将这些微光汇聚成火炬,让更多人懂得:铭记历史,是为了珍惜当下的和平;缅怀先烈,是为了让勇气与良知永远传承。正如纪念馆墙上的标语所言:“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