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台 500 兆瓦冲击式机组转轮研制成功 中国水电装上 “超级心脏”

当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湍急水流即将遇上一颗直径 6.23 米、重达 80 吨的 “钢铁心脏”,一场能源革命的序幕正悄然拉开。7 月 2 日,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 500 兆瓦冲击式水轮机转轮缓缓启程,朝着西藏扎拉水电站进发。这颗由 21 个精密水斗构成的 “超级心脏”,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更让中国在高水头大容量水电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六年磨一剑 破解水电装备 “卡脖子” 难题

在水力发电领域,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堪称 “皇冠上的明珠”,其设计制造水平直接决定机组的效率与寿命。哈电集团这支平均年龄 38 岁的研发团队,从 2019 年接过扎拉水电站的研发任务起,就踏上了一场与极限较劲的征程。高海拔地区的低气压环境、每秒近 50 米的高速水流冲击、零下 25℃的极端温差,对转轮的材料性能和结构强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研发团队依托水力发电设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冲击式水力试验台上完成了 3000 余次模拟测试,通过数值仿真技术优化每个水斗的流线型曲面。为解决马氏体不锈钢焊接易开裂的行业难题,他们创新采用 “窄间隙热丝 TIG 焊” 工艺,将焊接变形控制在 0.5 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仅轮毂锻件的锻造就经历了 1200℃高温淬炼、万吨水压机多次锻打,最终形成这个世界最大的马氏体不锈钢锻件,其抗拉强度达到 800 兆帕,足以承受 3000 吨的冲击力。

巨轮转动 点亮雪域高原的能源之光

这台转轮的 21 个水斗如同 21 片巨大的羽翼,每个水斗的曲面精度控制在 0.05 毫米以内,确保水流冲击时能量转化效率提升至 92% 以上。当它在扎拉水电站投入运行时,每秒将有 150 立方米的江水从 300 米落差处奔涌而下,冲击水斗产生的扭矩足以驱动 500 兆瓦的发电机组,相当于每小时可发电 50 万度,满足 25 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扎拉水电站作为西藏在建最大水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 25 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00 万吨。而这台转轮的高效运行区间比国际同类产品拓宽了 15%,即使在枯水期也能保持稳定出力。哈电集团总工程师王军表示:”我们在转轮内部设计了智能传感系统,可实时监测振动、温度等参数,通过物联网传输至云端平台进行寿命预测,确保这颗 ‘ 心脏 ‘ 在海拔 3800 米的高原上,安全运行 40 年以上。”

中国智造 重塑全球水电装备格局

这一突破背后,是我国在水电装备领域构建的完整创新链。从自主开发的水力设计软件,到世界最大的冲击式水力试验台,从特种钢材的自主冶炼,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精密制造,哈电集团实现了核心技术 100% 国产化。该转轮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冲击式水轮机的设计制造能力跃居世界首位,打破了瑞士、奥地利等国家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目前,哈电集团已接到来自土耳其、智利等国的订单,这些国家的高水头水电站纷纷青睐 “中国心脏”。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博庭评价道:”500 兆瓦冲击式转轮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水电装备高端制造领域掌握了话语权,为全球清洁能源开发提供了 ‘ 中国方案 ‘。”

随着这颗 “超级心脏” 在雪域高原开始跳动,它不仅将为西藏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硬核实力。在 “双碳” 目标指引下,这样的创新成果正在让清洁能源的未来,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