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填志愿靠谱吗?记者调查:数据”喂”出方案,专家提醒”人机协同”》​​

​”一键生成”志愿方案火爆高考季!AI填志愿究竟是黑科技还是”数据游戏”?​
随着2025年高考成绩陆续发布,AI志愿填报产品突然成为市场”新宠”。短视频平台上相关话题播放量近亿次,直播间里”AI一键生成最优方案”的宣传铺天盖地。北京考生小李发现,身边同学和家长都在讨论AI填志愿,甚至有机构宣称其产品”准确度高达90%”。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AI给出的志愿方案到底靠不靠谱?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个看似高科技的解决方案,正面临着数据不全、算法局限等多重挑战。

​【市场乱象】”省考试院指定”?实则免费模型包装!AI志愿填报产品良莠不齐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AI填志愿产品市场鱼龙混杂。有的产品宣称是”教育部门官方指定”,实则与官方毫无关系;有的机构声称”自主研发”,实际上只是套用了免费的AI大模型;更有一些商家将订单转包给第三方,转手加价几百上千元。四川考生小杨的父母花了4000多元购买了一家机构的AI填报服务,事后发现所谓的”升级版AI”不过是把去年的老方案改了改年份。

“个别机构把AI当噱头,收费却翻了好几倍。”高考志愿填报App优志愿创始人耿忠诚透露,市场上不少AI工具存在”幻觉”问题,会编造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信息。山西一名考生家长就遇到过AI将590分的位次从1万误报成5000-6000的情况。

​【技术真相】数据决定一切!AI方案为何”各说各话”?​
记者实测发现,同一考生输入不同AI软件,得到的”冲稳保”院校名单差异巨大。在9所推荐院校中,不同产品仅有2所重合。北京清智领航科技联合创始人曹长丹解释:”AI的判断完全取决于训练数据。如果缺少位次信息、加分政策等关键数据,结果就会出现偏差。”

更令人担忧的是,AI在展示思考过程时,多次自曝局限性:”缺少多所大学2024年录取数据””部分信息来自抖音视频”。北京某中学教师指出:”算法可以处理分数、专业热度等量化数据,但学生的家庭背景、抗压能力等非量化因素,恰恰是决定志愿选择的关键。”

​【专家建议】”人机协同”才是正解!三招避开AI填报陷阱
面对AI填报的争议,专家们给出了”人机协同”的建议。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团队发布了《2025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使用指南》,总结出100多个有效提示词模板。北京大学副教授张冉提醒:”使用付费服务前,一定要了解产品的训练数据和填报逻辑。”

多地教育部门也开展了志愿填报指导服务。重庆、北京等地组织专家团队,帮助考生理解规则、熟悉流程。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副处长张玉国强调:”要让AI回归工具本位,最终决策必须结合考生实际情况。”

​【新闻总结】​
AI志愿填报产品的火爆,折射出高考家庭对科学决策的渴望。然而,调查发现,当前市场上的AI工具普遍存在数据不全、算法局限等问题,不同产品给出的方案差异显著。专家指出,AI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绝不能替代人的判断。在”人机协同”模式下,考生和家长应当核实数据准确性,补充个性化考量,避免过度依赖技术。随着高考志愿填报进入智能化时代,如何在技术便利与决策质量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课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