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粉红海滩溺亡案:消失的浮潜面罩,迟到的救援,还有多少安全漏洞?

科莫多群岛的阳光洒在粉红海滩上,细碎的红色珊瑚碎屑让海水泛着温柔的粉色。可这片网红打卡地,如今成了王先生心中永远的痛 ——6 月 18 日上午,他的女友邱某就在这里浮潜时溺水身亡。更让他无法释怀的是:女友戴的浮潜面罩莫名消失,救生衣不见踪影,而本该负责看护的潜导,在事发时却不见踪影。

生日后的溺亡,疑点重重

“她刚过完 26 岁生日,还说要把科莫多的美景做成网店封面。” 王先生翻着女友的朋友圈,照片里的邱某笑靥如花,身后是蔚蓝的海水。作为有过多次浮潜经验的游泳爱好者,邱某独自报名了科莫多两天一夜的船宿行程,“她总说大海能治愈一切,没想到这次……”

事发当天上午 10 点,同船游客戴女士最先发现异常:“离岸边几十米的地方,一个女孩头朝下浮着,后背露在水面上。” 她赶紧喊来同伴,驾着小船靠近,才认出是邱某。“她没穿救生衣,脸上也没有浮潜面罩 —— 那种面罩绑得很紧,怎么会掉呢?” 戴女士回忆,当时邱某已经没有呼吸,同行的外国游客立刻做心肺复苏,可船上的潜导和船员只是远远看着,没人上前帮忙。

王先生从多方证词中拼凑出时间线:10 点 05 分被发现溺水,10 点 10 分被拖上岸,10 点 30 分当地救援人员才赶到,11 点 30 分才送到医院 —— 最佳抢救时间早已错过。“导游说她为了拍照没穿救生衣,可她手机放在船舱里,根本没带下水。” 更让他愤怒的是,警方报告称 “船员和导游打捞上岸”,但多位目击者证实,是游客自发救援的。

浮潜项目的 “生死漏洞”

在科莫多,浮潜是最热门的项目,可背后的安全隐患早已被游客吐槽多年。“救生衣要自己抢,潜导管杀不管埋。” 这是游客小幂的总结。她去年在粉红海滩浮潜时,风浪突然变大,“船漂出去几十米,我喊破喉咙,潜导才慢悠悠开船过来。”

记者采访了 10 位去过科莫多的中国游客,8 人提到 “潜导失职”:有的自顾自拍照,有的聚在船上聊天,还有的同时带十几名游客,根本顾不过来。游客小胡最惊险的一次,被暗流卷向深海,“看到潜导就在不远处,可他挥手让我自己游回来,那时候我已经没力气了。”

更要命的是装备管理混乱。浮潜面罩大多是共用的,松紧带磨损严重;救生衣要么尺寸不合,要么扣子损坏。“我亲眼见过有人救生衣散开,在水里扑腾。” 游客邵先生说,事发当天邱某下水时戴的面罩,他后来在船底找到了,“带子断了,不知道是被浪冲断的,还是本来就有问题。”

船宿公司的操作也很迷。游客登船时没人讲解安全须知,浮潜点只标着 “安全区”,却没有浮标划分范围。“前一秒水深两米,下一秒突然变十几米,像个陷阱。” 戴女士指着事发地的水下地形图说,邱某很可能是误入深水区,呛水后慌乱中丢了面罩。

谁该为生命负责?

如今,邱某的遗体已在巴厘岛火化,船宿公司赔偿了两万多元丧葬费,却始终没给一个明确说法。“他们说这是意外,可多少意外本可以避免?” 王先生的质问,也是无数游客的心声。

在印尼,浮潜事故并非个例。2024 年,就有 3 名外国游客在科莫多溺亡,原因都是 “未穿救生衣 + 救援延迟”。当地旅游部门的监管形同虚设 —— 记者查询发现,科莫多岛有近 200 家船宿公司,却只有 30 家有正规资质。“交钱就能运营,没人查安全措施。” 一位当地华人导游透露。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曾多次发布提醒,建议游客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浮潜时务必穿救生衣,可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会游泳就没事,忘了大海和泳池不一样。” 游客小匡的话,点出了另一个隐患 —— 高估自身能力,低估海洋风险。

邱某的网店还挂着她拍的海景图,评论区有顾客催更:“等你回来上新哦。” 可那个爱大海的姑娘,永远回不来了。王先生把女友的骨灰带回国内那天,科莫多的粉红海滩依旧人来人往,潜导们照样在船上玩手机,游客们还是抢着穿救生衣 ——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这片粉色的海,成了某些人心中不敢触碰的颜色。而那些隐藏在美景背后的安全漏洞,若不补上,或许下一个悲剧正在酝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