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8 日,备受关注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公布,明确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 3 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每个婴幼儿最多可领取为期三年、总额 1.08 万元的补贴。这一政策的出台,为育儿家庭送上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也为提振生育意愿、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根据方案,育儿补贴按年发放,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 3600 元,发放至婴幼儿年满 3 周岁。对于 2025 年 1 月 1 日之前出生且不满 3 周岁的婴幼儿,将按可享受补贴的月数折算计发。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时,也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申领方式便捷,可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能线下办理,由婴幼儿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申领。
在国家政策出台前,国内已有约 70 个省市、县推出了地方育儿补贴政策,且补贴力度不小。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对 2025 年 3 月 1 日之后合法生育的家庭,一孩一次性发放 10000 元育儿补贴,二孩补贴总额 5 万元(按每年 10000 元发放至孩子满 5 周岁),三孩及以上补贴总额 10 万元(按每年 10000 元发放至孩子满 10 周岁),多个省市的二孩补贴总额超过 5 万元。
生育率持续下滑曾是困扰乳制品和母婴行业的难题。2020 年起,伴随出生人口减少,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逐年以两位数幅度萎缩,波及母婴等相关行业。而 2024 年生育率的回升,已带动相关行业市场回暖。多家机构研报认为,育儿补贴是破解低生育率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有助于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提振生育意愿。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乳业专家宋亮表示,国家推出生育补贴对刺激社会生育有推动作用,利于提升生育信心,利好母婴和乳业等行业,但人口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仍需更多系统性解决方案。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的落地,是应对低生育率的重要举措,既为育儿家庭带来实惠,也为相关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更多配套措施的完善,有望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