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逆袭!中国区营收回暖,库克高呼“非凡季度”】
“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这都是一个非凡的季度!”当地时间7月31日,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难掩兴奋。最新数据显示,苹果2025年第三财季(截至6月28日)总营收达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创下自2021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净利润244.3亿美元,iPhone收入4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更引人注目的是,大中华区营收153.7亿美元,同比增长4.4%,结束了前两个季度的下滑,自2023年第四财季以来首次恢复增长。这场“翻身仗”背后,既有iPhone 16的热销加持,也离不开中国“国补”政策的助力。

【业绩亮点:iPhone与Mac扛大旗,中国区成“救星”】
本财季,苹果的核心增长引擎依然是iPhone和Mac。iPhone收入达4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远超预期的400.6亿美元。库克直言,iPhone 16比上一代iPhone 15更受欢迎,销量“强劲增长两位数”,现有用户升级新机的热情高涨。Mac收入8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同样表现亮眼。
服务业务延续增长态势,营收27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成为稳定的利润来源。然而,iPad收入65.8亿美元,同比下降8%;可穿戴设备和其他硬件(如Apple Watch、AirPods)营收74亿美元,同比下滑8.6%,暴露出非核心业务的疲软。
【中国区反弹:“国补”成关键推手】
大中华区营收的反弹尤为引人注目。153.7亿美元的销售额不仅同比增4.4%,更终结了此前连续下滑的颓势。库克在电话会议中特别感谢了中国政府对部分设备提供的补贴政策(“国补”),称其“确实适用于我们的部分产品,且显然有帮助”。
彭博社调侃道,库克的语气比上季度“情绪高涨”,与此前因增速放缓而备受华尔街质疑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近几个季度,苹果因创新乏力、股价下跌(年内累计跌幅约15%),甚至有分析师呼吁更换CEO。而中国区营收的回暖,无疑为库克赢得了喘息之机。
【AI困境:人才流失与技术短板】
尽管业绩回暖,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落后仍是隐忧。今年以来,苹果股价表现逊于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部分原因正是AI推进缓慢。其语音助手Siri被用户诟病“宣传与实际体验落差大”,国行iPhone 15 Pro系列和iPhone 16系列用户至今无法体验AI功能。
库克在财报会上承诺,公司将大幅增加AI投资,升级版Siri“取得良好进展”,并计划明年发布新版本。他强调,苹果将聚焦“高度个性化、私密且无缝集成”的AI功能,并宣布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先进制造、硅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
然而,人才流失问题雪上加霜。继大语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离职后,Meta近期又挖走苹果两位关键AI研究人员。分析指出,核心团队的流失可能进一步拖累苹果的AI研发进度。
【新闻总结】
苹果2025年第三财季的亮眼表现,得益于iPhone 16的热销、Mac的强劲增长以及中国“国补”政策对大中华区市场的提振。库克口中的“非凡季度”,标志着苹果暂时摆脱了增长困境,尤其是中国区营收两年来首次恢复增长,为全球市场注入信心。
然而,苹果的挑战远未结束。在生成式AI和智能助手领域,其技术短板和人才流失问题日益凸显,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未来,苹果能否在保持硬件优势的同时,在AI赛道上迎头赶上,将是决定其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这场“复苏”与“追赶”的博弈,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