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退货率!小米AI眼镜给“百镜大战”当头一棒】
在科技界热炒“百镜大战”、各大厂商纷纷押注AI眼镜赛道之际,小米AI眼镜却用一组数据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今年6月,小米以1999元的亲民价格推出主打AI识物、语音交互等功能的AI眼镜,业界期待它能成为AI眼镜普及的催化剂。然而,据行业媒体XR Vision统计,小米AI眼镜退货率或高达40%,部分品牌甚至高达60%。这一现实让原本火热的AI眼镜市场瞬间冷静下来,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兴赛道。

【体验不佳:用户吐槽集中爆发】
小米AI眼镜的综合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其优势在于定价亲民,1999元的起售价获得了普遍认可。但在槽点方面,用户反馈集中在三个关键问题。其一,部分型号备货不足,如单色及彩色的电致变色版6月就已售罄,标准版中的玳瑁棕色在部分门店也缺货。其二,硬件质感不佳,与Meta眼镜相比,小米AI眼镜塑料感强,眼镜腿厚重,佩戴半小时以上容易发热。其三,功能成熟度不够,AI功能存在同声传译速度慢、有卡顿的情况,拍摄功能虽第一人称视角比预期好,但摄像头位置导致拍摄画面有偏差且无法预览,废片率较高。
由于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配镜后不支持),不少用户在试用几天后选择退货。行业人士透露,目前AI眼镜平均退货率普遍在40% – 50%,个别品牌甚至高达60%。这反映出AI眼镜尚未击穿用户的“实用刚需”阈值,在拍摄等功能上难以超越智能手机。
【行业困境:智能化程度待提升】
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认为,现有AI眼镜的智能化程度大致相当于5岁小孩的智商,单纯依赖大语言模型意义不大,必须支持多模态交互。目前国内AI眼镜公司主要依赖供应链优化,在蓝牙连接、电池续航等方面虽已成熟,但在AI模块、系统模块、芯片模块、光学模块等方面仍需突破创新。
全球市场上,除Meta与雷朋联合推出的Ray – Ban Meta单品销量突破百万台外,部分创业者认为其成功首先归功于时尚单品定位,AI功能只是次要卖点。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总结,Meta和小米的AI眼镜基本处于“半玩具、半工具”阶段,工具属性占比仅30% – 40%。
【赛道热潮:巨头与创业公司涌入】
尽管AI眼镜目前处于“半成品”阶段,但全球科技巨头仍在加速布局。苹果预计2027年第二季度发布首个AI眼镜,谷歌正和XREAL合作打造Project Aura,预计2026年发布。国内市场中,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也纷纷入局,华为、OPPO、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也在研发AI眼镜。
创业公司同样激增,去年下半年新增AI眼镜公司数量从20多家增至50多家,甚至出现提供现成方案支持贴牌生产的公司。资本市场对XR领域关注度升温,大量资金涌入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扩张。2024年第三季度,AI眼镜相关投融资事件达137起,融资总额突破85亿美元。
【竞争格局:大厂与创业公司各有优势】
在XR赛道,科技巨头优势在于生态构建和AI能力,但硬件设备价格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生态。消费级硬件成功依赖品牌势能、流量和供应链资源,科技巨头在品牌和流量方面占优,而国内创业公司优势在供应链整合和优化。
徐驰认为创业公司可深耕特定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为生态提供支撑;王光熙则觉得创业公司可避开直接品牌竞争,扮演好支撑角色。对于“百镜大战”的到来,徐驰以小米AI眼镜为例,认为雷军亲自大力投入时才是真正“百镜大战”的开始。
【新闻总结】
小米AI眼镜40%的退货率,为火热的AI眼镜“百镜大战”敲响了警钟。用户在体验上的诸多不满,反映出产品在实际功能、硬件质感等方面与用户期望存在差距,也凸显了行业在智能化程度、供应链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尽管全球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纷纷涌入这一赛道,但在产品尚未成熟、用户需求未充分满足的情况下,“百镜大战”可能只是一场过早的喧嚣。未来,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优化和市场定位上持续努力,才能真正推动AI眼镜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