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井烟火气十足的鱼杂铺里,案板上的刀起刀落没有声响,油锅沸腾的滋滋声无人回应,一家人的交流全靠灵动的手语与温暖的眼神。电影《独一无二》用细腻的镜头,将听障家庭的生活图景缓缓铺陈在观众眼前。这部作品的背后,是导演王沐对听障群体的深度关注与人文关怀。近日,王沐接受专访,分享了影片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深刻思考。

王沐的创作之路充满故事。高中时对话剧的痴迷,让他踏上了艺术追寻之旅。尽管艺考落榜,林兆华导演那句 “你要是喜欢我的戏,肯定考不上”,却成了他坚持前行的动力。从在大连与北京之间往返排戏,到靠写剧评、影评谋生,再到凭借《少女哪吒》获得金马奖提名,王沐一步步在影视创作领域站稳脚跟。他坦言,编剧经历让他明白,“找到能打动人心的人物关系,挖掘背后的社会问题,是剧本成功的关键”。
谈及《独一无二》的创作,王沐表示本土化改编是一大挑战。为了让故事落地,他深入采风,从北京宋庄艺术区的米娜餐厅中汲取灵感,将故事场景设定在充满烟火气的鱼杂店,让听障家庭以平凡的职业融入社会,展现他们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模样。选择武汉作为故事发生地,不仅因为这座城市独特的市井气息与桥梁元素,更因为黄鹤楼附近的特殊地形,能完美呈现女儿与家人分别时浪漫又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景。
在声音设计上,影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听障家庭无声的日常,与周遭嘈杂鲜活的环境相互映衬。女儿演唱的《万语千言》更是巧妙设计,通过采样融入家人声音,用动感编曲让家人通过振动感受音乐,让观众深刻体会到音乐对于这个家庭的特殊意义。王沐强调,在呈现听障群体时,平视的视角至关重要,“任何猎奇或悲悯的视角,都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
演员的精彩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张婧仪饰演的女儿喻延,将青春期的矛盾与成长诠释得淋漓尽致。王沐回忆,在拍摄喻延放弃艺考崩溃的那场戏时,张婧仪凭借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奉献了一段长达 7 分钟的精彩即兴表演,“这场戏最接近电影的本质”。而陈明昊、蒋勤勤等演员,也通过细腻的表情与肢体动作,展现出听障家庭的情感与生活。
对于影片临时改档,王沐表示是为了让作品获得更好的展示机会。他希望观众能留意影片结尾喻延的话:“我要我的声音,被这世界听见;我要我的爱,照亮远方的征途。” 这不仅是角色的心声,更是王沐的创作初心 —— 让听障家庭的情感与生活,被更多人看见、听见、感知到。从创作理念到拍摄细节,王沐用《独一无二》搭建起一座桥梁,带领观众走进听障家庭的世界,聆听那些无声却震耳欲聋的爱与生命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