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考试就频繁跑厕所,哪怕刚去过,也总觉得憋不住。” 高三学生张欣的经历,道出了不少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困扰。这种看似 “小毛病” 的疾病,却可能让孩子陷入自卑、焦虑,甚至影响学业和生活。中国青年报的案例显示,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IBS)正悄然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 “隐形杀手”,而早诊早治,能让孩子及时摆脱这种痛苦。

被肠易激困扰的青春:从课堂尴尬到心理煎熬
高二那年,张欣开始被莫名的腹胀、肠鸣缠上。晚自习时,她总忍不住想上厕所,却又不好意思频繁起身,只能在座位上煎熬。更让她崩溃的是,后来竟出现 “憋不住屁” 的情况,教室里的异味让她成了同学议论的焦点,“每次老师说开窗通风,我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那段时间,她多次想过休学,直到母亲向班主任说明情况,同学和老师给予理解,加上积极治疗,才勉强撑过高三。
和张欣相比,陈季的病程更长。从初三开始,反复的腹痛、排便异常就没断过,他甚至担心自己得了肠癌。在当地医院做了肠镜,没查出器质性问题,吃了益生菌和调节肠胃的药,停药就复发。直到准备保研时症状加重,他尝试了医生开的抗焦虑药,搭配谷维素和维生素 B6,症状才明显缓解。“原来不只是肠子的问题,情绪也在推波助澜。” 陈季感慨道。
这些案例并非个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姚欣指出,初三、高三学生,以及刚升入初高中的孩子,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高发人群。学业压力大、环境变化、饮食习惯不良等,都可能诱发这种疾病。
肠和脑的 “联动”:青少年肠易激的病因不简单
很多人觉得肠易激只是 “肠胃不好”,但实际上,它更像是肠和脑 “沟通不畅” 的结果。姚欣解释,心理因素会通过 “脑 – 肠轴” 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腹痛、腹泻或便秘。对青少年来说,考试压力、同学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压抑等,都可能成为 “导火索”。
除了心理因素,饮食习惯也是重要诱因。不少青少年喜欢吃快餐、辛辣食物、冰饮,这些都可能刺激肠道,诱发肠易激。此外,肠道菌群失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会让肠道变得 “敏感”,稍微有点刺激就会 “闹脾气”。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就像陈季,长期受症状困扰,不仅身体难受,还总担心自己得了重病,形成 “症状加重焦虑,焦虑又恶化症状” 的恶性循环。
中西医联手:从药物到心理,多管齐下解难题
面对青少年肠易激,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是关键。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西医治疗方面,姚欣建议优先使用药品级益生菌,其菌量更大,经过严格临床试验,比食品级益生菌更有针对性。对于腹泻型患者,还会用到调节胃肠运动的药、解痉药或止泻剂。如果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往往能事半功倍,就像陈季的案例所显示的那样。
中医则强调整体调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赵静教授介绍,肠易激多与 “情志不畅” 有关,治疗时会从调肝通腑、疏肝健脾入手,根据患者体质辨证选用经典方剂。此外,针灸(取穴天枢、足三里)最快 1-2 周就能缓解腹痛腹胀;艾灸(温灸神阙、关元穴)适合虚寒腹泻患者,坚持 2-4 周可见效;日常摩腹和穴位按摩,也能在 1 周内舒缓气滞型便秘。
不过,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强调 “心身共调”。姚欣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反复腹痛、排便异常时,要重视但别过度紧张,“你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影响治疗效果”。及时带孩子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后,配合医生进行药物和心理干预,才能帮孩子尽快康复。
饮食 + 运动:日常调养稳住肠道 “小脾气”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和运动对缓解肠易激也至关重要。
饮食上,中西医都建议避开生冷、辛辣、油炸食物。西医认为,富含发酵性寡糖、双糖等成分(FODMAP)的食物可能加重症状,建议用鸡蛋、鱼类、豆腐、藜麦代替红肉,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杏仁奶等植物奶。
中医则根据症状 “对症吃饭”:腹泻型适合喝生姜山药粥,别碰牛奶、肥肉;便秘型可晨服蜂蜜水,多吃燕麦、芹菜;混合型则推荐南瓜、小米等性平食材,以蒸煮为主。
运动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缓解压力,间接减少肠易激发作。西医推荐游泳、快走、慢跑等,每周 3-5 次,每次 30-60 分钟,注意别空腹或饱腹时运动。中医则更青睐八段锦、太极拳,这些运动能调身、调息、调心,坚持 3 个月以上,能巩固自主神经平衡,晨起或餐后 1 小时练习最佳。
此外,保证充足睡眠也很关键。睡眠不足会打乱自主神经,加重肠道敏感,还可能诱发焦虑。小学生每天需睡 9-12 小时,中学生 8-10 小时,运动后间隔 1-2 小时再入睡,能让肠道和身体都得到充分休息。
结语:别让 “小毛病” 耽误青春,早发现早干预是王道
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虽然不会危及生命,却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影响其社交和心理健康。如果发现孩子有反复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别简单归结为 “肠胃不好” 或 “装病逃学”,及时带孩子去消化科或儿科就诊,通过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
无论是药物干预、心理疏导,还是饮食运动调理,早一步行动,就能让孩子少受一份罪。毕竟,青春应该是阳光灿烂的,别让肠易激的 “阴霾”,遮住了本该明媚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