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研究:当代人预期寿命增长骤缓,百岁梦想或难实现!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的寿命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路高歌猛进。20 世纪初,1900 年出生的人平均寿命仅 62 岁,短短 38 年后,1938 年出生者的平均寿命已飙升至 80 岁左右。照此趋势,不少人畅想 1980 年出生的人有望轻松跨越百岁门槛。然而,一项最新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浇灭了这一美好幻想 —— 当代人的预期寿命增长速度正急剧减缓,减幅高达 37% 到 52% ,这意味着,平均活到百岁大概率将成为泡影。

这项研究聚焦于 1939 年至 2000 年间出生、目前仍在世的人群,旨在探究他们能否延续前辈们预期寿命显著增长的 “好运”。研究团队堪称豪华,采用了六种前沿死亡率预测方法,其中既有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 年版)这类成熟经典模型,也融入了当下最先进的统计技术。随后,他们对 23 个高收入、低死亡率国家的人群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令人惊讶的是,所有预测方法得出了一致结论:这一世代预期寿命的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增长速度减缓幅度在 37% 到 52% 之间。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再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一代人都能在长寿之路上大步迈进,曾经迅猛的 “长寿加速度” 已然踩下刹车。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逆转?研究深入剖析后发现,极年轻年龄段死亡率改善速度的停滞,是这场 “长寿危机” 的罪魁祸首。回溯 20 世纪早期,医学与卫生条件的突飞猛进,让婴儿和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无数鲜活的小生命得以挽救,这成为推动整体预期寿命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但如今,这些年龄段的死亡率已低至近乎极限,几乎没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年龄分解分析显示,超过一半的增长减速可归咎于 5 岁以下年龄段死亡率改善的停滞,而 20 岁以下年龄段的不利趋势更是解释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减速原因。曾经助力人类迈向长寿的关键 “红利”,如今已消耗殆尽。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严谨验证。即便假设未来死亡率改善速度翻倍,减速趋势依旧顽固存在。在这种极端乐观的设想下,尽管老年人死亡率改善可能加速,却依旧无法填补年轻年龄段改善空间枯竭带来的 “窟窿”。同时,通过对比早期世代(1919 – 1938 年)的预测与实际观察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即便部分方法存在略微低估情况,也远不足以解释主研究中观测到的显著减速现象。

这一研究成果意义深远,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从社会层面看,医疗保健系统、养老金规划以及社会福利政策都需重新审视与调整,以适配预期寿命增长放缓的新现实。于个人而言,我们或许要重新考量储蓄计划、退休安排以及长期生活规划,摒弃对超长寿命的过度期待。当然,未来充满变数,新的流行病、革命性医疗突破或是重大社会变革,都可能改写预期寿命的走向。但当下,我们必须直面现实,重新校准对寿命的认知,以更务实的态度规划人生旅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