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没有铁栏的监狱里,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困住了,怎么也快乐不起来。”这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内心深处的独白,道尽了抑郁者的痛苦与无奈。在生活的舞台上,抑郁症如同一个隐匿的“黑狗”,悄无声息地咬住许多人的人生,让他们陷入情绪的深渊。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就像被按下了单曲循环键,始终播放着悲伤的歌曲,这是因为他们的情绪系统出现了问题。普通人情绪如夏日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抑郁症患者却被困在情绪的低谷中难以自拔。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发现了类似现代抑郁症的忧郁症。《忧郁的解剖》一书详细描述了忧郁症带来的精神痛苦、迟钝感等,让人们远离快乐。在现代作品《哈利·波特》中,“摄魂怪”身披斗篷、吸走快乐回忆的形象,正是抑郁症的象征。
现代生活看似便捷,却潜藏着情绪危机。电力的发明打破了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理节律,电灯、手机等人造光源释放的高能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睡眠不足,进而影响情绪,为抑郁症埋下种子。同时,它还干扰神经递质平衡,而神经递质失衡正是抑郁症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社交媒体的盛行也对情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人们看到他人“高光时刻”,对比自己的平凡日常,为维持“完美形象”压抑真实情感,抑郁倾向便慢慢显现。
抑郁症可能在生命的任何阶段发生。青春期是高发期,青少年大脑发育不完善,缺乏自制力又情绪化,对压力敏感且缺乏调节能力,学业挫折、外貌焦虑等易让他们陷入自我否定。成年女性面临多重角色冲突,将压力归因于自身,对人际关系敏感,更易遭受抑郁症困扰。老年人退休后社会角色丧失,子女离家或配偶离世带来孤独感,也增加了患抑郁症的风险。
不过,抑郁症并非不可战胜。认知行为疗法是成熟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帮助患者识别消极思维模式并逐步改变。通过追踪情绪和想法、挑战固有思维、获得应对新方法以及了解触发器,患者能有效摆脱“黑狗”的折磨。此外,人际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也有多种选择。为避免复发,患者可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睡眠、抑制消极思维、维持健康人际关系并接受有益治疗。
牛津科普系列《抑郁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从现状、诱因、治疗、易感人群到预后,对抑郁症做了全面介绍。作者乔纳森·罗滕贝格是抑郁症研究领域知名专家,译者严超赣教授发起“心花人生”抑郁症研究与干预计划,旨在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为抑郁人群提供早期识别、科学干预和精准治疗。帮助抑郁人群,要从了解科学知识开始,让我们携手为他们营造温暖环境,助他们走出抑郁,拥抱心花路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