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减肥药领域的巨头之争备受瞩目。8月31日,诺和诺德公布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再次将诺和诺德与礼来的竞争推向了新的高潮,也预示着GLP – 1药物的竞争正走向深化。

巨头争斗:新战场与新挑战
诺和诺德宣布,在治疗过程中用药中断不超过30天的情况下,相比于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在降低心脏病、卒中的发生以及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57%,所有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心脏病发作及相关死亡风险降低了29%。这一成果让诺和诺德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上压礼来一头,实属不易。此前,在减重和降糖领域,礼来的替尔泊肽在头对头试验中全面优于司美格鲁肽。
其实,巨头们早已为新战场做好准备。诺和诺德和礼来在GLP – 1药物的应用上不断拓展。诺和诺德今年在中美两地拿下肾病相关适应症,其司美格鲁肽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也在进行中;礼来去年12月替尔泊肽用于治疗肥胖成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美国获批,今年7月在国内也获批,且今年晚些时候将向FDA递交心血管疾病相关临床数据,有望2026年获批。
GLP – 1的竞争焦点已从减重延展到心血管、肾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睡眠呼吸暂停、阿尔茨海默症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登顶“药王”,但销售已出现放缓迹象。替尔泊肽追赶势头迅猛,销售额同比增长121.3%,与司美格鲁肽差距缩小,据预测2026年替尔泊肽销售额将全面超过司美格鲁肽,差距还会显著拉大。
国内药企:低价与同质的困境
巨头们为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激烈竞争,国内企业则在争取把GLP – 1药价降低。8月15日,四环医药宣布其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这是第7款在国内取得上市受理的国产司美格鲁肽,此前还有众多上市企业。截至去年年底,国内约30款在研GLP – 1类药物处于临床研究的中后期。
国产司美格鲁肽基本都保持一致,首个适应症以2型糖尿病为主,减肥适应症紧随其后,都瞄准了中国庞大的减肥需求市场。但2026年3月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在中国核心成分专利到期后,国产司美格鲁肽将展开激烈厮杀,结果可能类似PD – 1或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
中国医药创新整体停留在me too思维方式,企业能力差异体现在“跟”得快不快,对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理解存在偏差。真正搞创新、突破要冒风险,国内不少企业开发GLP – 1口服剂型,结果未知,但打开思路很有必要。
未来突围:深度竞争与创新尝试
诺和诺德与礼来把战火烧到其他治疗领域,国内少部分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华东医药的GLP – 1R/GIPR双靶点药物拓展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等适应症,恒瑞的GLP – 1/GIP双受体激动剂开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多项适应症。
未来,GLP – 1的竞争将是全方位的深度竞争。国内药企不能再局限于低价和同质化竞争,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加大研发投入,拓展药物适应症,真正搞创新、搞突破,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赢得市场份额和患者的认可。否则,只能在巨头的阴影下艰难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