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北京银行作为国内城商行的“老牌标杆”,凭借先发上市优势,资产规模一路攀升,稳坐“城商行一哥”的宝座。然而,2022年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提出“二次创业”后,仅仅过了3年,就被江苏银行全面反超,这场城商行“一哥”之争有了新的答案。

江苏银行登顶:数据背后的实力
2022年,江苏银行营收和净利润首次超过北京银行,虽当时总资产规模略逊一筹,但已进入城商行“准一哥”行列。到今年6月底,江苏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4.79万亿,比2024年底增长21.16%,超过北京银行的4.75万亿。这并非偶然,从2020年起,江苏银行每年总资产规模都以两位数上涨,远超北京银行,今年上半年增速更是几乎超过北京银行10个百分点。
在营收与净利润方面,江苏银行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5年一季度,北京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同比负增长,而江苏银行两项指标持续增长且稳居城商行第一。贷款总额上,江苏银行为2.43万亿,北京银行为2.39万亿。净息差方面,江苏银行为1.78%,高于北京银行的1.31%,这使得上半年江苏银行净利息收入比北京银行多71亿。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不良贷款率等指标,江苏银行也都优于北京银行。从“规模 + 盈利 + 质量”三维综合看,江苏银行在2025年中基本实现对北京银行的“全面超越”。
北京银行“二次创业”难言成功
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2007年上市后资产规模一路攀升至4.75万亿元,成为“城商行一哥”。2022年霍学文接棒后提出“二次创业”,目标是打造有特色的银行,加快零售业务发展,盈利贡献要达到50%。
到2024年,北京银行零售客户数和总资产有所增加,但零售业务利润数据未公布,零售业务收入占全部营收的35.67%,2025年上半年占比降至30.59%。且零售业务贷款占比不断下降,对公贷款占比逐年提升,这是零售营收增长乏力的主因之一。同时,北京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31%,低于江苏银行和多家A股上市城商行。拆解细项指标发现,虽北京银行存款平均利率低于江苏银行,但贷款平均利率也低于江苏银行,贷款定价影响了利息净收入及息差水平。
未来展望:区域经济与竞争挑战
未来城商行的竞争与区域经济活力及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直接相关。江苏银行发放的贷款和垫款总额有86.13%投放于江苏本地,北京银行77%的营业收入来自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不过北京银行也开始在长三角地区布局。今年3月,霍学文连任北京银行董事长,江苏银行董事长葛仁余也在2023年底由行长转任董事长。
北京银行“二次创业”之路难言成功,被江苏银行全面反超给其敲响了警钟。在城商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北京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零售业务、贷款定价等方面。未来,北京银行能否重拾“城商行之王”的荣光,江苏银行又能否继续保持领先,都值得持续关注。这场城商行“一哥”之争,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