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睡眠邪修”风靡,真能拯救失眠?】
凌晨一点,当城市渐渐沉睡,无数辗转反侧的身影却还在与失眠作斗争。他们盯着手机屏幕,尝试着各种神秘的“睡眠仪式”:有人向上翻动眼球,有人床头摆着苹果,有人疯狂放松肌肉,有人默念奇特“咒语”……“白眼入睡法”“床头苹果法”“海军入睡法”等被网友戏称为“睡眠邪修”的助眠方法,近期在社交媒体上爆红,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千万。这些号称能让人“秒睡”的方法,究竟是科学妙招,还是心理安慰?潮新闻记者深入求证,为你揭开真相。

一、“睡眠邪修”花样百出,网络爆红
互联网上,养生奇招层出不穷。近期走红的“睡眠邪修”助眠方法,吸引了众多网友尝试。“床头苹果法”简单到让人怀疑,只需在床头放个苹果,依靠其释放的香气放松神经来助眠,热播剧《爱你》的提及更是引发大量模仿。“白眼入睡法”则较为诡异,平躺后向上翻转眼球至极限,看到白色光斑后专注盯着,直至意识模糊入睡,宣称可阻断视觉信息输入,强制大脑休眠。“海军极速入睡法”据称源自军事训练,要求从面部到脚趾逐步放松肌肉,同时想象躺在云朵里。“口诀入睡法”则是闭眼3分钟后默念10字口诀“结缔,结缔,自在将军在此”,据说能发挥奇效。这些方法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千万,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二、专家解读:“睡眠邪修”本质与心理暗示有关
对于这些“邪修秒睡法”,睡眠医学和心理科专家给出了专业见解。浙江省中医院心理科高静芳主任医师表示,这些方法有一定道理,基本原理是让人定下来,通过无聊或重复的动作、“咒语”放松,降低大脑兴奋程度,帮助从杂念中抽身,进入单调无聊状态,对入睡有帮助。其中,床头苹果法与中医芳香疗法相通,苹果的香气能让人静心,起到心理暗示作用,但并非只有苹果才有此效果,橘子、薰衣草等自然香气也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负责人马永春主任医师也强调“心理暗示”的作用。他认为,床头放苹果靠的是“相信的力量”,“海军入睡法”借军队背景提升暗示性,“白眼入睡法”引导注意力,类似催眠原理,完整的仪式感也是一种暗示。不过,马永春指出,现代人失眠成因和类型复杂,这些网红“邪修睡眠法”对偶尔入睡困难可能有帮助,但不能保证对每个人都有效,不能大面积推广。
三、年轻失眠者增多,睡眠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
两位专家指出,近年来睡眠问题愈发普遍,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马永春每周有三个半天出门诊,其中一个是睡眠门诊,每周接诊的睡眠障碍患者约四五十个,绝大多数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都伴随着睡眠问题,年轻患者越来越多。高静芳也表示,门诊中十有六七的年轻人觉得自己睡不好,但不会轻易下失眠症诊断,要结合患者背景分析因果关系,找到问题根源,逐步建立健康睡眠习惯和稳定情绪。
四、睡眠误区:“提早关灯、上床”成“睡眠刺客”
为了能早点睡觉、睡足8小时,很多人喜欢早早上床躺着或提早调暗灯光,但这些习惯可能适得其反。马永春指出,很多人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办公、打电话等,破坏了“床 – 睡眠”的条件反射,要想养成优质睡眠,不要在床上做无关之事,要养成规律作息。高静芳补充,没有睡意就上床,越躺越难入睡,可采用“睡眠限制疗法”,有睡意再睡。此外,睡眠不好的人平时光线要以亮为主,睡前再关灯,利用光线刺激疗法。
【结语:科学助眠,回归自然】
“睡眠邪修”虽不能成为拯救失眠的万能钥匙,但它提醒我们关注睡眠问题。专家强调,睡眠是身体与自我的自然对话,放下对“8小时”的执着,建立规律作息、营造适宜睡眠环境、保持平和心态,才是获得优质睡眠的科学之道。当我们在追求良好睡眠的道路上,不妨多一些科学认知,少一些盲目尝试,让睡眠回归自然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