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价雪崩!贸易商泪洒市场,河南旱田能否力挽狂澜?

前一刻还怀揣着丰收与盈利的美梦,下一秒却被残酷的市场现实砸得粉碎。2025 年 5 月 23 日,小麦市场风云突变,价格如决堤洪水般暴跌,让整个行业猝不及防。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陈麦,价格从 1.24 元 / 斤瞬间跌至 1.23 元 / 斤,新麦更是刚一上市就被卷入价格下跌的漩涡,河南旱田地的小麦,本应是市场的 “救星”,如今却也陷入了卖不动的尴尬境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贸易商们此刻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他们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优质麦子,心中五味杂陈。此前,为了囤货,他们投入了大量资金,满心期待着价格上涨带来丰厚利润。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面粉厂在这场价格战中集体发力压价,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收购价纷纷下调,幅度从 3 厘到 5 厘不等。一位资深贸易商无奈感叹:“这市场就像坐过山车,刺激过头了,完全猜不透明天麦子到底能值多少钱一斤,心脏都快受不了。”

湖北的小麦市场此前曾经历过快速上涨,但如今却成了价格暴跌的 “重灾区”。而河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此时才刚刚拉开收割的大幕。旱田地的小麦虽然提前上市,凭借产量稀少一度被看好,价格也相对较高,可市场却并不买账,销售遇阻。反观水浇地的麦子,还需一周左右才能迎来收获季。有粮点老板满脸愁容地表示:“现在卖麦子,根本赚不到钱,忙前忙后,感觉全是在做无用功。”

减产,这个原本可能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在今年却成了一把双刃剑。河南旱田地小麦减产,理论上面粉厂为了保证原料供应,或许会抬高收购价格。但别忘了,在其他产量较高的地区,小麦供应充足,价格依旧承受着下行压力。一些企业甚至为了抢夺粮源,直接跑到河南建厂,然而,他们的收购标准却极为严苛,小麦的水分、容重、面筋含量等指标,必须全部达标,否则一概不收。

玉米价格的波动,也在这场小麦价格危机中 “插上一脚”。此前,玉米价格上涨时,陈麦价格随之攀升;而如今新麦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增加,陈麦价格瞬间被打回原形。贸易商们苦不堪言,高价收购的优质麦,如今价格已与普通麦相差无几,亏损严重。

令人意外的是,饲料厂在这场乱局中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面对市场上各种质量的麦子,他们来者不拒,不管是有芽的还是质量稍差的,统统收入囊中。对于农户而言,这好歹提供了一条销售渠道,可价格之低,还是让人心如刀割。

中粮在河南开启新麦收购,给出的价格为 1.235 元 / 斤,且需带发票。这一举动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部分市场情绪,但整体来看,粮点依旧为销售发愁。在一些地方,新麦价格甚至低至 1.225 元 / 斤,连运费都难以覆盖。

以河南周口的面粉厂为例,收白麦价格为 1.23 元 / 斤,红麦能给到 1.245 元 / 斤,可前提是容重必须达到 785 以上,水分不能超过 12%。达不到这些标准的麦子,只能低价贱卖,或者等待进一步处理。

种地的农户们也因土地条件不同,境遇天差地别。水浇地的农户,收成相对有保障,或许还能赚上一笔;而旱田地的农户,不仅面临减产困境,还要承担高额地租,算下来,今年一年很可能白忙活。有种植大户无奈表示:“去年麦子价格低,今年地租倒是降了点,可天公不作美,产量上不去,还是亏本,这日子真难。”

当下,小麦市场完全由供需关系主导,缺乏有力的市场托底机制。贸易商们也分成两派,一部分前期收购成本高的,只能通过薄利多销,尽快出货回笼资金;而成本较低的,则选择继续囤货,期待价格回升。但市场走势扑朔迷离,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价格何时上涨,只能小心翼翼地边卖边观望。

面粉厂对小麦收购的冷淡态度,与饲料厂的积极争抢形成鲜明对比。一位粮贩子形象地描述:“现在做粮食生意,就像坐牢一样,看着仓库里的粮堆,发愁得很,想卖又不敢全卖,万一后面价格真涨了,肠子都得悔青。”

收购价单上,五得利、益海嘉里等大厂的收购标准清晰罗列,每一项指标都像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不符合标准的麦子,只能被降级处理,价格也随之大幅降低。河南遂平的金沙河面粉厂更是将陈麦价格降至 1.238 元 / 斤,较上周下跌 5 厘。山东的粮点从业者无奈苦笑:“现在收粮,跟赌博没啥两样,运气好能赚点,运气不好就血本无归。”

农户们满心期盼着小麦能卖个好价钱,改善生活。一位老人满脸沧桑地回忆:“去年这时候,麦子价格还不错,今年天旱,本以为物以稀为贵,价格能涨,没想到好麦子价格反倒被拉下来了,真是想不通。”

如今,市场都在翘首以盼水浇地麦子上市,期望以此来稳定价格。若河南整体小麦产量减产,或许价格还有望企稳;可一旦产量超出预期,价格恐怕还将继续下跌。这场小麦市场的 “价格保卫战”,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