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的武汉,本应是满城绿意、生机盎然的时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打破了平静。倾盆而下的雨水,如失控的洪流,迅速漫过街道、涌入建筑,让这座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陷入 “看海” 困境。火车站积水成渊、商场沦为 “池塘”、地铁站涌入暗流,就连以樱花闻名的武汉大学,也无奈开启 “观海” 模式,校门口积水深度一度达 1 米,这场暴雨,彻底暴露了城市应急管理的短板。

“一觉醒来,小区成了‘威尼斯’,车被泡在水里,连门都出不去!” 武汉市民李先生站在自家楼道口,望着眼前齐膝深的积水,满脸无奈。从 5 月 22 日起,武汉遭遇强降雨袭击,短短数小时内,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在汉口火车站,旅客们拖着行李箱,小心翼翼地蹚过积水,原本繁忙的交通枢纽,因积水严重导致多趟列车晚点、停运;光谷商圈的大型商场内,雨水顺着天花板缝隙不断渗漏,顾客们匆匆撤离,商家望着被淹的货物痛心不已;地铁部分站点因雨水倒灌,不得不紧急关闭,大量乘客滞留站内,城市交通陷入瘫痪。
更让市民揪心的是,暴雨来临前,相关部门未及时发布停课、停工通知。许多家长在放学时间,冒雨前往学校接孩子,却发现道路积水严重,车辆无法通行。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挽起裤腿,泡在浑浊的积水中,将孩子高高抱起,艰难前行。“水又脏又深,脚下全是碎石和杂物,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胆。” 一位家长回忆道。而对于有车一族来说,这场暴雨更是一场 “灾难”,大量车辆被淹,保险公司报案电话被打爆,损失难以估量。
面对市民的质疑,武汉市气象部门回应称,此次降雨过程具有突发性强、雨量大、范围广等特点,给预警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但不少市民认为,即便存在客观困难,相关部门也应在应急处置上更加及时、高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城市排水系统能否承受极端天气的考验?面对突发灾害,我们的应急预案是否足够完善?”
事实上,这场暴雨不仅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一次 “大考”,更是对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全面检验。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国内不少城市都曾遭遇类似的 “看海” 困境。专家指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从完善排水系统、加强预警机制、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等多方面入手。例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设海绵城市,增强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能力;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预警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同时,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市民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截至目前,武汉的雨仍在持续,相关部门正全力开展排水抢险、交通疏导等工作。希望这场暴雨早日停歇,积水尽快消退,武汉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繁华与安宁。而这场 “看海” 风波留下的教训,也应成为城市管理者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升级的重要契机,让武汉在未来面对极端天气时,能够更加从容、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