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安岳,普州故城的晨雾裹挟着历史的气息,轻轻拂过秦九韶纪念馆的青砖黛瓦。八百年前,一位少年在秦苑斋中伏案推演算理,他的智慧光芒穿透时空,照亮了人类数学文明的星空。他,就是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2020 年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5 月 26 日,一场以 “寻路九韶” 为名的文化之旅正式启程,人们将从安岳出发,跨越山河,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这位数学巨匠与时代共振的精神源流。

安岳,古称普州,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了秦九韶这位数学奇才。1208 年,秦九韶出生于普州城内天庆观街,自幼便对星象、音律、算术、营造之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天赋。南宋绍定五年,他考中进士,此后辗转多地任职,从建康府通判到江宁府知府,再到琼州守,尽管仕途坎坷,生活在宋金、宋蒙战争频仍的动荡年代,还卷入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但他对数学的热爱从未消减,始终苦心钻研,终成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也是宋元数学高峰的主要代表人物。
1247 年,秦九韶的巨著《数书九章》问世,这是一部堪称奇迹的数学典籍。全书九章十八卷,81 个算题涵盖天文、星象、历律、测候,以及河道、水利、建筑、运输等诸多领域。书中,他创立的高次方程数值解法 “正负开方术”(现称 “秦九韶法”)和一次同余组解法 “大衍求一术”(西方称 “中国剩余定理”),更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些成果比西方同类成果分别早了 572 年、496 年,代表了中世纪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与最高水平,为秦九韶在中外数学史上奠定了崇高地位。
此次 “寻路九韶” 文化之旅,早已超越了对秦九韶个人生平考据的范畴。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更是对 “求真务实、经世致用” 精神传统的回望与传承。秦九韶留下的,不只是《数书九章》中精妙绝伦的算法,更是一种将学问扎根于大地、服务于民生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后世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安岳启程,沿着秦九韶的足迹,我们不仅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能汲取力量,让古代先贤的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