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宫颈癌真能在中国消失?一文说透关键问题​

​【重磅!HPV疫苗入国家免疫规划,宫颈癌防治迎来新曙光】​

9月11日,一则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在发布会上披露,今年会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一举措无疑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步,也让人们不禁憧憬:宫颈癌有望在中国被消灭吗?可以说,这至少让消灭宫颈癌的目标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HPV疫苗的接种时间有讲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 – 15岁的孩子是最佳接种时期,此时孩子尚未被感染,免疫系统强大,保护效果佳。扩龄之后,有条件的孩子可以更早接种,以获得免疫应答的最高峰。而27 – 45岁女性有更大的HPV暴露风险,国内HPV九价疫苗已扩龄至9 – 45岁,能为这一年龄段人群提供更全面的防护。实际上,只要正确接种二价、四价或九价疫苗,都能有效预防绝大多数高危HPV感染,显著降低宫颈癌发生概率,及早接种是最佳选择。

关于HPV疫苗的选择,很多人存在疑问。目前全球上市的HPV疫苗有二价、四价、九价三种,“价”代表可预防的病毒种类。二价疫苗可预防HPV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四价疫苗在此基础上增加了6型和11型,能预防外阴尖锐湿疣。九价疫苗则能预防更多类型的HPV,包括中国女性感染率较高的HPV52型、16型和58型。国内研究表明,超过84.5%的宫颈癌由HPV16型和HPV18型病毒感染,二价和四价疫苗能防控84.5%的宫颈癌风险,九价疫苗可预防92.1%的宫颈癌,公众可根据自身年龄和经济状况选择。

在接种禁忌方面,对九价或四价HPV疫苗的活性成分或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正在发烧、免疫系统有缺陷、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定人群,应延缓或避免接种。

不同HPV疫苗之间能否混种,目前尚无明确的统一答案。若前序疫苗已完成接种,想补打九价疫苗,四价疫苗接种后至少间隔12个月,且接种3剂;二价疫苗接种后能否接种九价,暂无临床研究支持。若前序疫苗未完成接种,想中途改换九价疫苗,目前也无临床数据支持互换使用。

接种前无需检测体内是否感染HPV,但感染过HPV或有过宫颈病变者,治疗转阴后再接种更好,也可边治疗边接种。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暂不推荐接种,疫苗对胎儿无不利影响,接种6个月内意外怀孕可严密观察继续妊娠。男性接种HPV疫苗对预防性伴侣宫颈癌作用不明确,但可预防男性生殖器疣,大部分国家及世卫组织尚未推荐男性接种。

目前HPV疫苗的保护时长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显示接种后5年、10年甚至50年保护能力都可能没问题。接种疫苗后仍需进行宫颈癌筛查,因为现有疫苗不能预防所有高危型HPV。真正要消灭宫颈癌,需要接种疫苗与定期筛查相结合。

网上关于HPV疫苗副作用严重甚至导致不孕不育的说法是谣言。HPV疫苗在全球广泛应用,副作用受严格监控,风险收益比是正向的。有性行为后接种HPV疫苗仍有价值,能预防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提高了疫苗可及性,但要真正消灭宫颈癌,还需大家共同努力,相信科学,积极接种疫苗并做好筛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