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看山东:防治成效显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降至 2.25%

7 月 28 日,我们即将迎来第 15 个 “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 “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道出了对抗肝炎这一公共卫生挑战的关键所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办的第 18 场 “鲁医健康说” 健康知识发布会,为我们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 山东省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取得了积极且显著的成效,人群感染水平持续下降,其中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至 2.25%,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山东多年来在防治道路上的不懈探索与努力。

多年来,山东省始终坚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综合防控策略,不断完善防治机制和服务体系,将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为病毒性肝炎防治筑牢了坚实的防线。

在预防层面,强化疫苗接种是山东构建免疫屏障的重要举措。对于疫苗可预防的甲肝、乙肝和戊肝,山东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回溯历史,1992 年山东便开始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2002 年将其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2007 年,甲肝疫苗也被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11 年,山东更是为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免费提供乙肝免疫球蛋白,进一步切断了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链条。2024 年,全省为适龄儿童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达 262.14 万剂次,甲、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 95%。同时,山东还积极引导成人接种相关疫苗,2024 年成人接种甲肝、乙肝和戊肝疫苗总计 72.81 万剂次,有效提升了成人的自身免疫水平。

在综合干预与治疗管理方面,山东强化医防融合,持续提升防治效果。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自 2004 年实行病毒性肝炎疫情网络直报,2009 年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乙肝监测点,2014 年将儿童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监测纳入其中,目前全省已形成完备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病毒性肝炎诊断后 24 小时内即可实现网络直报。此外,山东全面落实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启动消除乙肝公共卫生危害三年行动(2023-2025 年),联合多部门实施强有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安全饮用水,加强易感人群监测,规范患者治疗管理,全面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广泛宣传防治知识,多管齐下阻断传播途径。

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病毒性肝炎防治成效斐然。抽样调查显示,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降至 2.25%,5 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从 1992 年的 8% 降至如今的 0.03%,甲肝、戊肝发病率也处于低水平。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山东在防治工作上的持续投入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未来,山东将继续秉持 “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的理念,推进健康山东建设,为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不懈奋斗,也为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