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利败走中国?年轻人爱上DIY却抛弃老牌巨头,渠道短板成致命伤”​​

​​当95后、00后热衷于用气泡水、果汁调出自制鸡尾酒时,曾经风靡中国的三得利乌龙茶却逐渐被遗忘在货架角落。这个在日本家喻户晓的饮料巨头,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品迭代慢、渠道下沉乏力、本土品牌围剿,三得利还能在中国市场”得利”吗?


一、DIY浪潮下的品牌失语

在北京某医院工作的95后护士罗莹,每天下班后都喜欢用三得利乌龙茶搭配朗姆酒自制”小甜酒”。但最近,她的调酒清单里悄悄换成了味全每日C和养乐多。”三得利太贵了,而且口感不如新品丰富。”罗莹的选择折射出年轻消费者的新偏好——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品牌的固定搭配,而是追求更灵活、更个性化的DIY体验。

三得利曾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早在2021年就通过直播推广居家调酒文化。小红书上,”乌龙茶+美汁源+朗姆酒”的调配指南获得数万点赞。然而,当本土品牌如东方树叶、元气森林也加入调酒大军时,三得利的先发优势迅速被稀释。消费者发现,用任何茶饮搭配水果和酒类都能调出独特风味,三得利不再是唯一选择。


二、渠道困局:上海以外难觅踪影

“我们超市不卖三得利,价格太贵,卖不动。”河北某县城便利店老板的话道出了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困境。尽管这个日本品牌早在1984年就进入中国,但其销售网络始终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在三四线城市几乎难觅踪影。

对比本土品牌农夫山泉、娃哈哈的全渠道覆盖,三得利的保守策略使其错失下沉市场红利。一位经销商透露:”三得利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太小,而且缺乏市场支持,我们更愿意卖东方树叶。”在河北某县城商超,三得利乌龙茶与东方树叶贴身肉搏,但后者凭借更低的价格和更密集的铺货轻松胜出。


三、无糖茶战场:从领跑者到追赶者

三得利曾是无糖茶的拓荒者。1997年,它以”超越水的新一代饮料”为口号进军中国,却因口感苦涩一度遇冷。直到2018年健康消费兴起,三得利才迎来转机,一度占据无糖茶市场20%的份额。然而,东方树叶的崛起迅速改写了格局。

农夫山泉凭借强大的渠道优势和持续的产品创新,将无糖茶市占率推至70%以上。元气森林、喜茶等新势力也不断涌入,三得利的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尽管它推出了龙井茉莉花茶、黑豆茶等新品,但市场反响平平。”三得利的产品迭代太慢,包装设计也缺乏新意。”消费者艳杰表示,她最近迷上了东方树叶的春拂绿茶。


四、破局之道:本土化与创新缺一不可

面对困境,三得利并非无动于衷。2024年,它提出了”坚守品质、敏捷创新、深耕渠道、年轻化营销”四大战略,推出枇杷花白茶等中式养生产品。但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这些举措来得太晚:”当东方树叶已经用液断减肥法教育市场时,三得利还在吃老本。”

要在中国市场重拾增长,三得利需要:

  1. 加速产品创新​:针对Z世代开发低糖、低卡新品;
  2. 下沉渠道网络​:与本土经销商深度合作,覆盖三四线城市;
  3. 强化本土营销​:与国潮IP联名,提升品牌亲和力。

结语:​

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沉浮,折射出外资品牌在本土化竞争中的普遍困境。当年轻消费者拥抱DIY文化,当本土品牌以渠道和产品创新抢占市场,三得利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否则,这个曾经的无糖茶先驱,可能会在中国市场逐渐边缘化。

“在中国,没有永远的赢家。”朱丹蓬指出,三得利需要重新思考”得利”之道——不仅是财务上的盈利,更是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快速响应。这场关乎存亡的突围战,才刚刚开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