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间,一则突如其来的控股权变更公告震惊资本市场——温州”鞋王”奥康国际实控人王振滔,将其生物医药企业康华生物的控股权以18.51亿元转让给上海万可欣生物。这家成立仅一周的神秘接盘方,背后竟闪现上海国资身影。这场闪电般的并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资本逻辑?记者深入调查,揭开这场跨产业并购的深层动机。

一、闪电并购:一周完成控股权交割
从7月14日停牌到7月21日复牌,康华生物控股权变更仅用时7天,创下A股并购重组最快纪录。接盘方上海万可欣生物成立于7月8日,由上海医药集团、上实生物等上海国资背景企业持股,其中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占比超80%。
“这显然是一个为收购专门设立的平台公司。”并购专家耿博分析指出,通过”股份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的组合设计,接盘方以65.03元/股的价格获得29.99%表决权,既规避了要约收购红线,又确保了控制权稳定。
二、上海国资的算盘:布局生物医药赛道
表面看,这笔交易并不划算。康华生物近三年净利润持续下滑,核心产品人二倍体狂犬疫苗市场份额萎缩,股价较历史高点跌去90%。但上海国资看中的或许是:
- 产业战略价值
作为国内首个上市的人二倍体狂犬疫苗企业,康华生物仍握有稀缺的疫苗批文资源。上海正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此次收购可快速补强本地疫苗产业短板。 - 资本运作空间
交易设置了严苛的业绩对赌:2025-2026年扣非净利润需达7.28亿元,研发费用不低于2.6亿元。若达标,上海国资将获得可观回报;若未完成,可启动回购条款。 - 政策红利加持
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首期规模50.1亿元,背后站着上实集团、新华保险等15家机构。此次收购可撬动更大规模的产业投资。
三、王振滔的转型困境:从鞋业到疫苗的跨界之痛
作为温州知名企业家,王振滔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
- 康华生物上市后业绩”变脸”,狂犬疫苗批签发量连续下降
- 核心产品面临Vero细胞疫苗的价格竞争
- 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卖掉控股权既是为企业寻找更强产业资源,也是个人资产配置的需要。”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奥康集团仍保留部分股权,未来可能继续在鞋业发力。
四、行业启示:产业并购新时代来临
此次交易折射出当前资本市场三大趋势:
- 跨产业并购活跃:传统行业巨头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 国资主导产业整合:各地政府通过基金形式参与并购
- 对赌协议普及化:业绩承诺成为风险控制标配
“上海国资的这次出手,为地方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投行人士李金河评价道,”通过收购优质壳资源注入产业,比从头培育效率高得多。”
【结语】
这场看似突然的控股权变更,实则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上海国资以精准的资本运作拿下疫苗企业控股权,王振滔则借此实现资产优化配置。在生物医药产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这样的跨区域、跨产业并购或将越来越多。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地方国资的产业布局动向,或许能发现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