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十飞成功:扫失败阴霾,开启太空探索新征程

北京时间2025年8月27日7时30分左右,美国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湾畔的博卡奇卡星舰基地,SpaceX公司的星舰第十次综合飞行测试试验震撼上演。烈焰喷涌中,星舰冲向浩瀚太空,留下翻腾云烟,这一壮举标志着星舰项目一扫过去连续三次失败的阴霾,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本次试飞距上次间隔约三个月,然而发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8月25日,因地面系统出现故障,发射被迫取消;8月26日,又因天气原因再次推迟。但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27日,星舰终于成功升空。助推火箭按计划返回,降落在墨西哥湾,飞船完成入轨,并成功部署8颗星链模拟卫星,随后在再入大气的过程中经受住考验,按计划降落在印度洋。

此次发射的星舰飞船编号为S37,超重助推火箭编号为B16。S37和上次发射的S35同属二代星舰,二代星舰比一代星舰高出1.83米,虽载荷空间稍小,但为推进剂腾出了更多空间,推进剂加注量达到1500吨,比一代星舰多出近25%。不过,此前二代星舰飞船的3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

本次发射有诸多看点。其一,SpaceX对助推火箭B16进行了升级,不执行“筷子夹火箭”试验。通过降低助推火箭的再入攻角、阻塞通风环、模拟引擎失效着陆点火等改进措施,为火箭安全着陆做冗余测试,积累科学数据,最终助推火箭在墨西哥海面软着陆。其二,对星舰飞船S37进行优化,针对此前飞船出现的问题,降低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中的压强、强化甲烷传输管结构、减小隔热瓦片、安装主动冷却瓦片并测试其性能、保留无防热瓦片保护区域测试热防护冗余极限,以检验其能否经受再入大气的考验。其三,星舰飞船部署8个下一代星链卫星模拟器,重约16吨,平均每颗约重2吨,模拟器复刻第三代星链卫星(V3),为验证星舰作为V3专属运载平台的可靠性以及未来规模化组网奠定技术基础。其四,星舰飞船在轨飞行时进行再点火测试。

星舰和超重火箭的组合体是人类研发过的最强火箭发射系统,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50吨,超越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和执行阿尔忒弥斯一号任务的Block1火箭。今年1月16日贝索斯的“新格伦”重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力仅45吨,与星舰相比相形见绌。

回顾星舰前九次“综合飞行测试”,可谓是充满坎坷。从首次尝试轨道级发射飞行试验的失控引爆,到后续多次助推火箭爆炸、星舰解体等问题,但每一次失败都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了经验。

星舰十飞的成功,不仅是SpaceX的一次重大突破,也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注入了新的信心。它展示了在面对多次挫折时,通过不断改进和技术创新,能够逐步实现目标。未来,星舰有望在太空运输、卫星部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人类太空探索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