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奇妙经历:在咖啡店里和朋友闲聊时,突然感觉眼前的这一切无比熟悉,咖啡店的装潢、服务员的神态,甚至朋友说的话,都好像曾经发生过,脑海中仿佛早有这一画面的印象。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常常让人不禁联想到平行空间、做梦预知,甚至怀疑是灵异事件。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既视感”,又称“幻觉记忆”,在法语里叫“Déjà Vu”,指的是个体觉得过去似乎发生过,从而对当下产生熟悉感的一种不合适的主观印象,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似曾相识”却又无法解释的主观错觉。

研究表明,大约有60 – 80%的人都经历过既视感,而且大多数出现在15 – 25岁的年轻人身上,25岁以后出现既视感的可能性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日常经历的新鲜事物较多,大脑更为活跃。从19世纪起,关于既视感的心理研究就已展开,但对于其背后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精神错乱、催眠、多维空间等说法层出不穷。目前学术界虽没有确切解释,但有以下几种比较科学的假说。
其一,可能是感知出了差错。该理论认为,既视感是因为我们在短时间内把眼前的场景感知了两次。比如在咖啡馆喝咖啡时,你愣了下神,注意力分散,第一次对咖啡馆的感知过于匆忙,可脑海中已有了咖啡馆的印迹。当你回过神再次感知周围环境时,就会觉得似曾相识,这或许跟大脑颞叶区的信息路径有关。
其二,可能是记忆出了差错。2006年,利兹大学记忆小组通过催眠为受试者创造记忆,如玩过某个游戏或看到特定颜色词语,当受试者重新见到相关画面时,基本都会产生既视感。科学家由此推断,既视感可能是记忆系统运转的小差错。我们之前主动或被动地经历过类似场景,虽没在意,但场景特征已储存在记忆系统里。再次遇到相似场景时,大脑会自动调取匹配特征,让我们产生熟悉感。就像在咖啡馆,你之前网上冲浪看到的咖啡馆广告特征,会在遇到相似咖啡馆时浮现,使你有“来过”的感觉。
其三,可能是神经系统出了差错。既视感研究与“癫痫”紧密相连,部分癫痫患者在症状发作时会产生类似既视感,这是不正常的神经元脑电活动扩散到包括内侧颞叶区的大脑区域所致,有些科学家认为既视感是神经紊乱的轻症版本。
此外,还有其他解释,如当下心境联想回忆以往场景、记忆查错过程、精神分裂症状、与离人症有关等。精神病学家阿伦·布朗在《既视经验》一书中总结了34种关于既视感的解释。
既视感通常短暂出现,偶尔出现对人体健康无害,不用过于在意。它在15 – 25岁的年轻人、压力大且长期疲劳的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经常旅行的人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若想改善,可尽量放松,劳逸结合。但如果既视感极其频繁,甚至影响生活,可能是颞叶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