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爆火一年后,冯骥“失控”了!钟馗登场,国风游戏再闯无人区》

“当全世界都在催更《黑神话:悟空》续作时,冯骥却选择‘掀桌’!”8月20日,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迎来《悟空》一周岁“交作业”日,却没有推出万众期待的DLC,而是以一部长文和一段视频,向玩家宣告:放下稳赚的续作,推出全新作品——《黑神话:钟馗》!这位曾靠“黑猴”让全球玩家见识中国3A游戏实力的制作人,再次选择“失控一把”,踏上构建“黑神话宇宙”的新征程。

一、从“催更”到“转向”:一场关于初心的抉择

《悟空》自2024年发行以来,凭借震撼的画面、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精彩的玩法,全球销量达2800万份,销售额突破90亿元,成为现象级游戏。玩家们对续作的期待值拉满,催更声不断。冯骥坦言,面对铺天盖地的“催DLC”,团队也曾按部就班地“确定方向、写设定、开会”,但内心却始终“快乐不起来”。

直到联合创始人杨奇的一句“你是不是不想做DLC,而是想做新的游戏”,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冯骥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是开启新项目。尽管《钟馗》作为新IP,面临着比《悟空》更大的市场风险——续作本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新作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但他还是决定“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不拘定法”。“轻微的失控感,可能胜过做一件把握十足的事情”,冯骥的这番话,透露出他对游戏创作的执着与追求。

二、从《斗战神》到《悟空》:一路“失控”走来

冯骥的游戏生涯,本就是一部“失控”与坚持的奋斗史。2007年,初入游戏行业的他,怀揣着单纯理想,发表文章《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控诉网络游戏的不良现状,随后愤然离职。加入大厂后,他本想与杨奇一起开发出属于中国的3A大作《斗战神》,却因缺乏决策权,游戏沦为“氪金游戏”,口碑下滑。团队失败后,他带着6名同事离职,于2014年成立游戏科学。

创业初期,公司没有资源,只能靠做手游维持生计。经过三年“山寨之路”解决生存问题后,冯骥决定聚焦用户核心需求,做出差异化产品。2017年,《战争艺术:赤潮》的成功让他得到天使投资,但当团队想“重走西游”做3A游戏时,他又因现实条件限制而纠结。关键时刻,杨奇再次“推了他一把”,2018年2月25日深夜,冯骥宣布启动《悟空》项目。

开发《悟空》的过程充满挑战,技术难题、创作瓶颈层出不穷。从动作捕捉到古建筑实景扫描,从多语言翻译适配到全平台性能优化,冯骥和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为了让游戏更有内涵,冯骥还为每个妖怪配上小传和诗词,打造了“影神图”系统。尽管担心达不到玩家预期,但他坚信“只要做出好东西,玩家就能看出来”。最终,《悟空》的成功证明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三、《钟馗》登场:国风游戏再闯无人区

《钟馗》先导预告片发布后,瞬间点燃了国内外玩家的热情,“Zhong Kui”词条浏览量暴涨300%,掀起一股强劲的文化输出热潮。然而,目前《钟馗》尚未确定发售日期,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对于冯骥来说,这一次推出《钟馗》,比以往站在了更高的起点,面临的压力也更大。但他选择丢掉包袱,不断瞄准下一个突破口。他深知,国风游戏不能仅靠“国风”标签,更需要将东方文化与世界一流的产品品质相结合。“不是因为你带了一个‘国风’的标签,就有了‘免死金牌’。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冯骥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国风游戏发展的深刻理解。

《黑神话:钟馗》的推出,是冯骥游戏创作生涯的又一次“失控”冒险,也是国风游戏向更高峰攀登的新尝试。未来,《钟馗》能否延续《悟空》的辉煌,构建起完整的“黑神话宇宙”,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为您推荐